您的位置  产后月子  分娩方式

保护好“少年的你” 家庭氛围很重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大众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话题的广泛讨论。一些曾遭受校园欺凌的网友纷纷留言了自己的受伤经历,令人不得不深思: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守护好“少年的你”?

  校园欺凌的成因非常复杂,它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人格特质等。其中,家庭成因是最基础、最深刻的一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原因在家庭。”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易导致孩子成为欺凌者或受欺凌者呢?

  警惕这三种教养方式,避免孩子成为欺凌者

  宠溺型

  采用宠溺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千依百顺,处处娇惯,做错事情不仅不批评,还纵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这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绝对的自我中心,行事霸道,缺乏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唯我独尊、缺乏共情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成为欺凌者。

  心理学家米勒和艾森伯格在1988年的研究中,通过元分析发现,共情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即共情能力越低,越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共情能力越高,越能抑制攻击行为。如果一个人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那么,他就能体会到攻击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引发悲伤、内疚等情绪,从而能够控制攻击行为。

  所以,为人父母,除了要爱孩子,还要教会他具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这么做,能让孩子学会控制攻击冲动,用合作的方式与他人友好相处。

  放任型

  放任型家庭,只看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对孩子心理、情感和品德发展不关心不上心。有的是父母不懂科学育儿知识,只关注物质忽视精神;有的是父母太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有的是父母不在身边,隔代抚养缺乏正确教育。放任型家长通常对孩子是听之任之不加管束。

  由于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不知道规则的边界所在,也没有合理的是非对错观,易被不良因素影响,成为校园欺凌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要转变“孩子有学校教就行了”的错误观念,承担起教养责任,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发展。

  专制型

  专制型的家长独断专行,要求孩子无条件接受一切命令,不允许孩子说“不”,强调高压控制和绝对服从。这种教养方式培养的孩子,通常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胆小顺从忍气吞声,易成为受欺凌者;另一个是表面很乖,但内心叛逆、易被激怒、攻击性强,很可能发展为欺凌者。电影《少年的你》里,欺凌者魏莱冷血无情的眼神让观众不寒而栗。魏莱的父亲因为她复读一年没有跟她说话,是很典型的专制型家长,而母亲则是无原则包庇魏莱的犯错。一边专制,一边宠溺,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多表现出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还有一种使用暴力手段的专制型教养,更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暴力的种子。很多欺凌他人的孩子,本身也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和模仿,孩子就能学会攻击行为。《少年的你》另一个欺凌者罗婷,便是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校园欺凌者的典型。

  怎样的教养方式,能保护孩子免受欺凌?

  被欺凌的孩子多有这些相似的人格特质:怯懦胆小、自卑退缩、沉默少语、社交能力差等。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互动中形成的。前面我们说过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有可能发展成这种性格,此外,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关爱不足的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也容易成为被欺凌者。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呢?答案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民主型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创造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同时也适当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这样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勇敢、果断、善于与人交往、懂得保护自己的良好性格。

  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不管是校园欺凌的实施者还是受害者,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失职的家庭。以此为鉴,为人父母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关爱、约束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守护“少年的你”。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