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误吞爷爷的降压片,奶奶的做法,医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执笔:王彩云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他们可能在你稍不留神间就做出危险的事情。
宝宝误服小药片,奶奶的应急处置堪比教科书
莉莉和老公一直忙于工作 ,2岁的儿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就一直有高血压,平时需要每天按时吃药来维持。一天,他吃完药后就简单的盖上,没有注意收起来,而奶奶刚好要去洗碗就走开了一会。
当奶奶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孙子手里拿着一个药瓶,而且嘴巴里不停地嚼,接过他手里的药瓶,发现竟然是降压药,奶奶吓得嘴唇发白。
图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不过,所幸她很快冷静下来,立马对孩子进行了扣喉催吐,等娃呕吐出点东西,再也吐不出来后,立马抱起孙子赶往医院,临走前也没有忘记将剩余的药片和药瓶拿上。
到了医院后,奶奶快速向医生说了具体的情况,医生赶紧安排了洗胃、输液处理后,孩子脱离了危险。
事后医生直夸老人的应急措施做得很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催吐,避免药物进一步伤害孩子,在来医院前还不忘记将药瓶和药片带来,方便医生进行诊断。
事后医生直夸老人的应急措施做得很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催吐,避免药物进一步伤害孩子,在来医院前还不忘记将药瓶和药片带来,方便医生进行诊断。
由于药物的不同,孩子误服后的处理措施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只需要简单的催吐和洗胃就够了,而有些却需要进行手术才行,这位奶奶的举动,为他们节省了不少的诊断时间,对娃的伤害也尽可能降到了最低。
据统计调查发现, 14岁以下儿童意外受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误食误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中将一些药物、消毒液、化学剂、老鼠药等危险物品,放在了娃容易触摸到的位置,而他们受好奇心、探索欲的驱使,易误服误用。
孩子误服“异物”后,家长应如何处理?
1、判断异物种类
通过数据调查后发现,宝宝最容易误食的东西是妈妈的小食品,如戒指、皮筋、珠子等,由于它们颜色鲜艳,深受娃们的喜爱。
然后就是日常生活用品了,如纽扣电池、硬币、干燥剂、药品等,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内判断宝宝吞下去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伤害,随即要做出紧急处理方式。
2、家长做好应急处理
及时就医,确实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有些东西就需要家长做一些应急处理,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例如干燥剂,大多数干燥剂需要及时进行催吐,而氧化钙干燥剂,需要家长给娃喝下大量牛奶后及时送往医院;
还有纽扣电池 ,它进入人体胃部半小时后就会与胃酸发生反应,腐蚀胃黏膜,需要家长及时让宝宝喝下大量蜂蜜或牛奶,来减缓腐蚀速度,而后及时就医治疗。
应急处理措施的对错及处理时间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受伤程度。
3、向医生描述清楚整个事情
家长在将孩子送往医院的路上,要及时了解清楚娃误食东西的名称、剂量、时间等,然后可以把剩余的物品也带去,达到医院后,第一时间向医生描述情况,方便对方做出最正确的急救措施。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1、危险物品放置孩子触及不到的位置
由于孩子天生拥有好奇心、探索欲,还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动作,因此他们看到新奇的东西,都想要去触碰下,哪怕是危险的物品,也不能够阻止。
因此,家长们要尽量将危险物品(如针线、纽扣、电池、热水、药品、体温计等)要放置高处或锁起来,不要让他们拿到。另外,在吃饭时,不要和他们进行嬉闹,避免食物倒吸进了气管,而发生意外。
2、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灌输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并清楚地告知他们这个东西为什么不能吃,不能碰,以此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避免孩子离开视线太久
孩子都比较贪玩,玩的时候可能都不会想起安全,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多关注他们的举动,不要让娃离开自己的视线太久,尤其是现在的低头一族众多,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一时沉迷,让宝宝发生意外。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