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产后月子  产后恢复

古代名门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两点比现代人想得更长远,值得借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古代名门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两点比现代人想得更长远,值得借鉴

执笔:邹汉玲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如今教育已经不止是“从娃娃抓起”,而是“从胎宝宝抓起”,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就领先同龄人,会在孕期就安排各种胎教课程。不光是现代人们有这种想法,就连古代女性怀孕后,也会注重胎教,尤其是一些名门望族。

古代妇女怀孕后是怎样做胎教的?

实际上在我国很多古代书籍著作中都有提到胎教对于胎儿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具体内容。与现代胎教方式(音乐胎教、光线胎教、抚摸胎教等)不同,古代妇女进行的胎教更多是集中在生活起居以及精神上。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无关

一:生活起居上

《列女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古代胎教第一人是一代明君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西汉刘向《列女传》讲到太任怀周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就算是“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也依旧明圣聪慧,太任也因此被称为“圣母”,这就是成功的胎教。

刘向最后总结: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 目不视邪色, 耳不听淫声, 夜则令瞽(gǔ,本义为瞎眼)诵诗, 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起居上,女性怀孕的时候要避免侧躺睡(避免压迫胎儿),不能坐在座位边缘(避免摔下),不能只用一只脚站立(避免重心不稳摔倒);

饮食上,不能吃味道奇怪的食物,不能吃形状不端正的食物,吃饭时不能坐不端正的座席;

生活上,不能看太过偏门的颜色(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其余间色成为邪色),耳朵不听淫靡的声音,晚上要让盲人为自己朗读诗词,讲述符合正道的故事。

坚持上面这些事情,生下来的孩子才能够举止端庄、才能品德超越平常人。

《史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

同样在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当中,也有对太任怀周文王时的胎教有所记录,书中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

除了《列女传》中讲到的不看偏门颜色,不听淫靡之音,还提到不讲污言秽语,吃饭时不吃辛辣苦涩的食物。

这表明古代妇女孕期的禁忌与现代已有很多重合之处,在饮食起居以及生活上都有很多约束,让孩子尚未出生时就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当中。

二:精神上

除了在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上进行胎教,善于观察的古人们也早已经发现母亲的心理状况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统胎教学说中最开始、最具有重要地位的“外象内感”论就印证他们的观点。

《诸病源候论》: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

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自己的著作《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妊娠三月始胎”,当此之时,“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意思是在早期胎儿形体和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随着外部事物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怀孕女性心理变化实际上对胎儿来说也是一种外界变化同样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列女传》: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刘向同样在《列女传》中提到: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意思是女性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对人事物的感观和想法,如果心怀善意,豁达开朗,那么生下的孩子就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果心怀恶念,充斥不好的想法,孩子生下来就会变得邪恶。

因为人的本性是和万物相通的,孩子的性情脾气与容貌都是母亲与万物相同相感的结果。

因此那时的人们认为,孕妇自身的心情与思想对胎儿的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怀孕时女性应该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胎儿受到一些不良影响。

古人的传统的胎教观念其实就是现代胎教观念的基础,他们对于胎教的重视一直延伸至今,成为代代相传的育儿观。

对于胎儿来说,无论是自身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还是刺激大脑的活动,都是通过母体获取的,胎宝宝生活的环境就是母体子宫环境,他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源于母体精神状态的变化。因此古今医学家都要求女性孕期不仅要保证生理健康,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