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幼儿教育全球领先?四点核心育儿观念,值得中国小孩学习
执笔:邹汉玲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如今不少学校开始恢复上课,幼儿园的孩子们估计会稍微晚一些,但是很多父母已经开始操心起孩子入园的事情。
而谈起幼儿教育,日本这个国家一直遥遥领先,其实他们有几个核心育儿理念我们也可以学习。
日本4条核心育儿理念,生活中就可以尝试
1、让孩子自己穿衣服
在日本,孩子从两岁开始就要尝试自己穿衣服,妈妈只负责站在一旁指导,基本不会伸手帮忙。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无关
或许很多家长都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实际上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小朋友每天到幼儿园后会自己换衣服、发练习手册、自己贴当日的便签、挂手绢等。
日本小孩从两三岁就开始开始训练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果对比中日幼儿园小孩,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方面中国家长往往很少会有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很多父母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还要百般叮嘱老师:“我们家孩子得有人喂饭,不然他不吃”、“我家娃上厕所希望老师帮忙脱一下裤子”……
2、让孩子自己背书包
从幼儿园第一天开始,贤惠的日本妈妈们就会给孩子准备不同用处的背包:餐具包、文具包、衣服包、鞋包等等,总共大概有7、8种,因为幼儿园对包的用途有严格规定,由于每个孩子要带的东西可能都有区别,导致这些包并不能直接从商场里购买,需要妈妈自己手工缝制并制作。
日本幼儿园的这条规定不仅是在挑战妈妈们的动手能力,也是在考察孩子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孩子们放学时需要自己动手逐一将个人物品分门别类放进各个包里,另一方面这些包都是由孩子自己背回家,就算大人们来接他们放学,这些包还是会提在孩子手里,父母反而两手空空。
日本人认为,应该从小就引导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首先要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开始做起,先让他们养成这种习惯,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是为了不断提升其吃苦、独立精神。
或许有的中国家长会说这只是穷人家才会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大多数日本家长都存在,不分阶级不分贫富,就连日本皇室里的小公主放学,碰到刮风下雨下雪也还是需要自己拎包。在日本,除非是孩子实在拎不动或者身体不适,否则家长绝不会轻易帮忙。
3、1岁半开始大便教育
很多小朋友进幼儿园之后还是会有尿裤子的现象,家长们往往只会给他们准备一条换洗的裤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实际上,不少幼儿园老师都会告诉家长,如果不教会孩子如厕,一天一条备用的裤子根本不够用。
在日本这种情况会相对较少,因为他们的幼儿园里会有专门训练孩子自主如厕的“大便教室”。在这里的课堂上,老师们会用黏土做成不同形状的大便,告诉孩子们便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育孩子区分哪种健康,哪种不健康。
实际上,日本小孩1岁半左右,可能刚会站的时候学校和家里就会开始让他们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幼儿园孩子们专用的厕所里,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小孩进小学了在如厕方面还不能自理,这难道真的是日本小孩天赋异禀吗?
并不是,而是他们的长辈们更舍得放手去督促和训练,亲手去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
4、重视团队教育而非个人
日本的小孩从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参加运动会,有的孩子不到1岁,可能只能跌跌撞撞的边爬边走,如果在中国父母眼里可能就是幼儿园一点都不人性化,只顾着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其实这只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
日本幼儿园举办的运动会里是没有任何个人冠军的,因为他们只设置团队项目,包括很多田径接力、拔河等运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团队与集体荣誉是高于个人荣誉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团体意识。
幼儿园通过这种方式,强调孩子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用以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并且不鼓励相互对比,以免加深根植于人意识里并且与生俱来的攀比意识。
除了上述比较有日本特色的几个育儿理念,他们还有完全混班教育(大中小班一起活动)、微笑和感恩教育(注重综合教育)、食育(提倡细嚼慢咽)等等。
如果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幼儿教育宗旨似乎是,不把幼儿当作一个弱势群体,而将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培养,因此有大量我们无法理解,并且看起来很苛刻的规定。
但我们仔细观察却会发现,日本人这种寓教于乐与严格培训的育儿理念能够真实地将更优秀的制度、品格、性格与能力传递给孩子,是十分有效的,最终结果难道不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吗?
- 标签:婚宴致辞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