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些行为,极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难怪学习成绩上不去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既能培养又能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家长吐槽自己孩子做事不专心,尤其是做作业时,一会儿发呆,一会儿扣手……碰上急躁的父母,必须在一旁催促、怒吼才行,其实,说白了,就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专注力是一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做事的能力。它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等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专注力。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图文均无关
专注力强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长大后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时,脑子会不停地高速运转,联想能力和好奇心会被挖掘出来,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如今多数人都有一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正因如此,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做不好,我们很多时候都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又低估了事情的复杂性,为此,失败后总是习惯性找借口,其实是自己没有竭尽全力去做,为了面子,找各种理由来掩饰自身的无能。
成年人如此,更别说一个孩子,如果缺乏专注力,孩子容易变得行为散漫、做事拖延,很难在某一个领域获得卓越的成绩。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有专注的能力,而长大后逐渐变得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这主要和父母的不适当行为有关,家长才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始作俑者”。
父母的几种行为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1、喜欢打断孩子思考
不少父母总是喜欢打断孩子,不管是说话时、写作业时还是玩玩具时,总是不能让孩子一个人静一静,比如孩子写作业出错时,家长立刻指错并纠正;当孩子陷入游戏关卡瓶颈时,父母急忙教娃通关;当孩子在画画时,父母告诉娃画法不对等等,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会切断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做事的节奏和方式方法,而家长中途打断,孩子就无法再集中精神回到原来的状态,脑子里好不容易构架出的想法也被扼杀掉了。
2、将自身想法强加给孩子
有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让娃按照自己铺设好的路走,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比如孩子喜欢音乐,父母非让孩子学习画画,当一个人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时,很难静下心、集中注意力去做,专注力自然持续时间较短。
其实,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既能培养又能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尤其是在专注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一般来说,幼儿在3岁左右的大脑发育已经达到成年人的80%左右,此时,外界环境和家庭教育都会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影响,2~6岁是培养幼儿专注力养成的关键时期。
一旦错过关键期,专注力缺失的孩子多半很难会在青少年时期得到改善,并且这种问题会延伸至成年期,对生活、工作等都产生影响。为此,父母一定要抓紧时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只有让孩子做自身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慢慢延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如孩子喜欢玩拼图、积木、绘画、魔方、迷宫等玩具,父母就让孩子独自安安静静地玩耍,中途不要一会儿问话、一会儿送吃的打断孩子,当投身喜爱之事时,娃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专注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
2、为孩子营造安静稳定的氛围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较差,多半是因为使其分心的事物太多,父母可以将分心之物纷纷屏蔽掉,做到眼不见为净,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时,保证书桌整洁干净,不要摆设玩具、零食等物品;不要在孩子认真看书时,在一旁播放视频、音乐等,不然孩子的视线很容易被带偏,因为人的注意时常是有限的,当分配在不同的事情上,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时效性。
3、为孩子制定时间概念
孩子思想跑偏、行为散漫,也可能是时间观念不强,总是喜欢一拖再拖,为此,父母可以加强孩子的时间意识,为其制定时间表,在规定时间段内做某事,与此同时,当孩子高质高效完成某一件事时,偶尔给予口头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以此增强孩子做事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等到孩子适应后,慢慢增加一次性做事的时间,不知不觉中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4、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品性养成,想要孩子的专注力足够强,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比如当自身在做某一件事专注认真,遇到问题不要半途而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做事情的意志和耐力。
- 标签:亮哲老婆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