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下列几种行为可能是祸首,伤娃而不自知
执笔:王艳微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12亿10~19岁年龄段的孩子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20%。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12亿10~19岁年龄段的孩子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20%。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为何本该朝气蓬勃,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却接连出现心理问题呢?专家解释:或许与父母有关。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案例
玲玲是一名中学生,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如今情绪却持续性低迷,每天晚上回家后,玲玲都自己一人待在房间里,而妈妈对此情况却不以为然。
这天,玲玲像往常一样情绪低落地回到家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母亲看见女儿这幅模样在门外怒吼道:“最近抽什么风,这么不经事儿 ,赶紧给我滚出来吃饭。”
在母亲的一次次谩骂声中,玲玲内心的苦闷一直压抑在心头,既不能上也不能下,感觉自己陷入了死循环,并压得玲玲喘不过气来,最后出现了用头部撞墙的疯狂举动,这才吓到了玲玲妈。
所幸的是并没有威胁到生命安全,在医生的建议下,玲玲妈妈带着女儿去了精神科检查,最后结果是女儿可能是有心理抑郁倾向。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玲玲妈才知道原来自己无尽的谩骂、指责就是造成女儿患病的“祸首”,为此痛哭不已。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患上抑郁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其中因素的诱因却多半源于父母。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这几种行为可能是祸首
1、父母无尽的指责
生活中有些父母奉行“打击式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性贬低、谩骂,即使当孩子受伤急需鼓励和安慰时也依旧如此,比如“你怎么这么没用”“所有东西都给你安排好了,还被你搞砸了,真笨!” 等。
殊不知,父母的口无遮拦的侮辱性话语很有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2、父母控制欲太强
相信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万般期待,因此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对他们步步紧逼,让其没有自由,但其实这只会让其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想要挣脱却无力动弹,从而造成了心理抑郁。
电视剧《小欢喜》中学霸乔英子就是最好的例子,虽是电视剧,但无不反映了社会现状。
剧中乔英子由妈妈独自抚养,而妈妈对其期望极高,在生活中,妈妈对英子的控制欲极强,即不允许孩子玩喜欢的乐高,也不允许报读喜欢的专业,甚至还将英子的房间墙壁安装了透明玻璃,以便随时观察孩子的举动。
妈妈对孩子的生活严防死盯,安排的明明白白,导致孩子完全没有了自由,在这种压力之下,出现了整夜失眠的现象,最后逼得她做出了跳河的举动。
3、原生家庭不幸福
有些父母的日子可谓是过的一地鸡毛,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甚至在孩子的面前互相辱骂,大打出手,大动干戈,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其性格就会变得孤僻、沉默,不言不语,久而久之,心中的负面情绪积压越多而又无法得到疏解,从而就走向了抑郁的边缘。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会表现出各种迥异的行为,其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更要注重自己的方法,切莫因自己的言行伤了娃。
孩子的心理真相,常常被父母忽略
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具有的疼痛感并不相同,它不仅能让身体健康遭受威胁,更是对人产生摧毁式的打击,就好比掉进深渊,想要挣脱却爬不上来,最后只能慢慢坠落。
因此,家长们还需要多多了解孩子的的心理真相,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育儿。
这本《父母要懂 儿童心理学》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从而能了解孩子的情绪,读懂其行为,以免自己不经意的错误言行击垮了孩子的内心秩序。
其次,书本帮助父母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正如身体健康需要物质营养一般,其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也需要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抑郁症并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您的孩子可能正在抑郁的边缘徘徊,家长不妨多了解一些知识,防患于未然,而且书本价格实惠,只需要一顿快餐钱即可。
- 标签:手机号查吉凶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