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些行为易毁掉孩子的幸福,缺乏“边界感”的亲情让娃窒息
父母这些行为易毁掉孩子的幸福,缺乏“边界感”的亲情让娃窒息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每个家庭都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分工,一旦角色混乱、边界感不清晰,就可能引起家庭危机。
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家庭关系,因为彼此间存在血缘关系,很容易被情感绑架,正如诸多父母无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保持边界感,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父母和孩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斩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但是这并意味着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纠缠”在一起。
从小在缺乏边界感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尝试将自己从与父母纠缠不清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比如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母的处事方式和思想认知让孩子无法接受,他长大后想要试图逃离和改变这一切,然而会发现“距离产生美”是很难做到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源远流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耳濡目染,很难完全抽身离开。
最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俗话说,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边界感的建立至关重要,但是多数父母往往“拎不清”。
亲子间缺少边界感的表现
★为孩子包办一切
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只会让其无法独立,即使是成年后,依旧像一个“巨婴”一样,离不开父母的保护和宠爱,成立的新家庭后更是无法脱离原生家庭,始终给人一种长不大的样子。
在父母羽翼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少抗挫能力,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脱离父母,会显得无所适从,遭遇挫折后容易一蹶不振。
★强制干预孩子的生活
等到孩子具备自我意识时,父母就应该学着放手,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父母不应该强制性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要按照自身的标准和准则去要求孩子,这样只会违反其身心发展规律。
若是长期如此,只会扼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长大后往往不懂得维护自身的权益,不敢拒绝,总是跟随大众、随波逐流。
★偷偷窃取孩子的隐私
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能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有的父母担心孩子早恋、不学好,会偷偷查看孩子的手机、信件、书包、书桌等物品,这种窥探隐私的行为完全没有边界感,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情绪,让其感觉到窒息和压抑,变得更加叛逆。
★干涉孩子的工作和感情
中国父母真的很喜欢为孩子“铺路”,让其一切发展都按照自己预定的路子走,即使孩子成年后,他们依旧会插手孩子的工作和感情生活,尤其是择偶方面,像挑选商品一样,为孩子匹配最佳伴侣,这就是缺乏边界感的表现。
实际上,父母可以对孩子的人生进行指导,但是不可以肆意干预。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恨不得时刻盯着孩子,不给孩子私密的个人空间,这样很容易掐断孩子获得幸福人生的可能性。
所谓的边界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任何关系中,我们都要懂得适可而止,有了边界感,才能做事有分寸,才能懂得更好地与人相处,正如极简的生活方式、简单的人际关系、高效率的做事方式等都是“边界感”带给你的最好感觉。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要掌握好“边界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树立孩子的边界意识。
-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自己的东西别人抢不走,若要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得征得对方同意。
- 凡事不可越位,自己的作业自己写,吃饭自己吃不要父母催促、投喂。
- 犯错后,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不要推脱。
- 父母要建立起“男女有别”的意识,等到孩子满一定年龄时,做到“女大避父、儿大避母”,建立好身体接触上的“边界感”。
-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私密感。
- 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权,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被认可。
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建立的关键期,此时是培养边界感的黄金期,父母们可要抓紧咯。
收藏
举报
- 标签:性感美女动态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