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着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取得新成效
中新社福州7月5日电 (记者 龙敏)自2016年被确立为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福建深化改革不止步,着力探索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路径,取得新成效。
扛起绿色担当
在福建西部山区的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57岁的断臂治荒人兰林金正在他租赁的山场上忙碌着。
失去双臂的兰林金,硬是把荒山给种绿了;昔日被称为不毛之地的红旗岭上,已经种上了油茶、毛竹等各种竹木。“政府支持治理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我有决心,不只是让荒山绿起来,还要让口袋鼓起来。”
长汀县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经过几十年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持续努力,光秃秃的“火焰山”陆续变为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长汀也实现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转变,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绿色奇迹”。
从集体林权改革到率先建设生态省,从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福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等一项项重大改革任务率先破局,优化绿色布局,引领绿色导向,加速绿色转型,增进绿色福利。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有22项形成制度成果,实现常态化运行;6项形成阶段性成果,正在探索形成经验;10项全国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坚守绿色发展
发展一度落后的南平市光泽县李坊乡,曾将可能影响闽江支流西溪水环境的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鳗鱼养殖场项目拒之门外。该乡负责人说,“经济发展不能再靠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该乡将结合生态农业开发,打造一个现代农业与旅游景区”。
南平市地处闽江之源,是八闽绿色屏障。近年来,当地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户,转而选择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优质项目。如今,南平市已形成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布局。
早在2013年,福建将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列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2014年,福建取消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的34个县GDP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质量、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
绿色生态优势吸引更多境内外资本以及项目投向福建,尤其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石墨烯等新兴产业和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2019年第二季度,福建集中开工13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29亿元。
在保持生态环境优良的同时,福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福建省生产总值3.58万亿元,增长8.3%,增速居全国第5位。
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5—2017)》显示,全国省区市中,福建生态文明指数排名第一。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戴永务教授认为,绿色生态夯实了福建高质量发展“底色”。(完)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