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龄前期育儿护理

能人回家乡 致富有希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与其在外打工,不如回乡种葱。”这是四川大竹县八渡乡青南村“东北大葱”种植大户欧堪贵逢人便说的一句口头禅。

  2016年,在重庆打工的欧堪贵,受到大竹县“能人助村”计划的感召,回到家乡发展大葱产业。3年过去,欧堪贵从以前的“打工仔”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东北大葱平均亩产7000公斤,按每公斤3.4元的统一收购价计算,每亩能为葱农带来纯收入1.1万余元。” 这一本“明白账”算下来,大竹县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回乡大军”。

  地处川东深丘地带的大竹县是劳务输出大县,2018年全县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6万余人,实现劳务总收入约40亿元。“农村的娃儿出去了就不想再回来,在外面打工赚了钱、买了房再把父母接过去”——人才资源的流失,成为很多农村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

  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首先要留住人。近年来,大竹县瞄准农民工群体,以在外流动党组织、智力支乡联谊会为平台,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着力把在外优秀农民工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培养成“领头雁”,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引进带动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我以前从事的是化工行业,要说搞乡村旅游,一不了解行情、二不清楚政策,空有回乡创业的心愿也是无处着力。”大竹县庙坝镇百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余永宽谈起返乡创业之初的种种顾虑,感慨万千。

  从2013年开始,在广东打工多年的余永宽回到家乡,用6年时间把家乡五桂村700余亩撂荒土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儿童游乐、竞技比赛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大竹驻广东流动党员党委的牵线搭桥,给了我回乡投资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成立于2013年9月的大竹驻广东流动党员党委,是全国第一个内地县在广东建立的流动党员党委。如今,大竹驻粤流动党员党委直接管理流动党员192名、服务管理流动党员2000余名,回引余永宽、唐俊炳等6位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创业项目流转土地3000亩,投入资金达8000万元。

  农民工返乡,除了“引”还要“育”。在大竹县杨通乡阳光村,曾经的“白领女高管”唐小佩回乡做“村干”的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2013年,在广东担任企业高管的唐小佩在“能人助村”计划的引导下,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丈夫一起回到杨通乡创办了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

  凭借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唐小佩探索出“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比如葡萄园的种植、管护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通过‘721’利益链接模式分红,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各占70%、20%、10%,降低了贫困户的种养殖风险。”全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收入社,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流转土地入股再加返聘务工,2016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2600元,阳光村成功摘掉“贫困帽”。

  唐小佩的付出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2016年12月,唐小佩当选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完成了从“致富带头人”到“发展领头人”的转变。

  “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既完善壮大自己,又对家乡发展作出贡献,从而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达州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县委书记何洪波说。2016年至今,大竹县已吸纳558名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91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17人担任村委会主任,一大批“能人村官”充实到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助力家乡发展,成为“能人村官”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能人助村”催生了“裂变效应”,越来越多的大竹籍农民工正加入到回乡创业、发展家乡、振兴家乡的队伍中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9日 11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