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娃的职业农民路——青海西宁湟中县大学生傅云洁扎根农村种饲草
运动鞋上沾满松软的泥土,傅云洁正跟拖拉机手交代施肥的配比。这位“90后”女大学生,是脚下2700亩种植基地的合作社理事长。
湟中县农业农村局草原站副站长何成伟对眼前这位“田把式”满是赞许:“全县搞饲草的合作社、种植大户257家,她是唯一的大学生!”
创业之初总是面临各种困难,2014年,第一次种地的傅云洁赶上了多年不遇的雪灾。“下雪了!”接到村民张旭年的电话,傅云洁心里一咯噔。“这么早就下雪了,长到一米五高马上该收成的燕麦,全趴到了地上,减产超过2/3。”
“这一棒打得我有点怀疑人生”,回到西宁家中,她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周没出门。
呆呆盯着窗外,傅云洁的思绪跳回2013年春节:保洁阿姨来家里擦玻璃,闲聊起来,“老家湟中县的,来城里打工好些年,地再没管过,成片片地撂荒了。”这次对话,改变了傅云洁的人生轨迹。
草原站迎来“稀客”。何成伟新奇之余,心下打鼓:“县里年轻人巴不得‘逃离’农村,你这城里娃却想来农村创业,别再是骗补贴的吧?”
深入了解后,老何开始佩服起这个实干的年轻人。
2013年10月,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傅云洁辞了职。一个月后,湟中志宏专业合作社成立,她任理事长。
钱从哪来?小姑娘有个“创业脑子”。大学四年,她课余时间做家教、发传单,竟也攒了8万多元钱。说服父母,家里又资助了她15万元。
地如何流转?傅云洁找到拉尕村村民张旭年,一起动员村民们流转土地。2014年春节前,“大年二十九,我还在田里跟村民量地,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傅云洁身上有股倔劲。
种什么?“燕麦病害少、比较效益高”,前有草原站技术人员引路,后有种子补贴,这为傅云洁节省成本20%。
2014年4月底,燕麦种撒进田。近半年光景,长势不错。孰料,这场雪灾让傅云洁“血本无归”,“最后只收入5万多元,发流转费都差得远,来年谁还肯租给咱地?”
令她万分感动的是,在全县普遍受灾、已拨付救灾款的情况下,湟中县又特别为傅云洁追加了6万元的救灾补助。这笔钱,帮年轻的创业者熬过了第一年的严冬。
“播前,每亩施纯氮3到6千克、五氧化二磷4到6千克做基肥……”这些参数,傅云洁早已烂熟于心。2015年,随着青海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启动,她成为湟中县第一批学员。截至目前,青海共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7.6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牧民1.3万人。
几年打拼下来,志宏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形成以燕麦青贮,青干草种植、销售为主要产业的大型合作社,拥有燕麦种植基地2700多亩,业务辐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多地,发放劳务工资、土地租金170余万元,带动当地村民百余人增收。就在今年,傅云洁和湟中县其他专业合作社合作,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流转了两万亩土地,饲草种植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像傅云洁这样的职业农民在青海还是稀缺品,要培养和吸引这样的人才,需要更好的培育环境。”何成伟表示。一次去安徽培训,傅云洁和青海大学饲草种植专家王柳英教授彻夜长谈,她说,“王教授对我扎根农村赞赏有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打开一扇窗。”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8日 11 版)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