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可手术根治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报道(记者 孙燕明)近年来,因生活不规律导致的面肌痉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当代人们生活的主要功能性疾病之一。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面肌痉挛是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或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抽搐,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的面肌抽动常使病人处于尴尬境地,造成生活不便和精神痛苦。严格来说,面肌痉挛是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最早的治疗方式为口服药物治疗,但一般无明显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予以根治。
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面肌痉挛发病与性别关系不大,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但也可见于较小年龄,如20多岁青年人。
陈琳表示,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其病理变化大多是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形成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的脱髓鞘改变,导致面神经核内产生异常兴奋性,在某些诱因如疲倦、生气、精神紧张情况下,异常兴奋更易扩散,而引起面肌痉挛发作。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表现。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为阵发性、一侧性面肌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并不困难。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AMR波。
面瘫与面肌痉挛有何区别?陈琳解释说,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不受年龄限制。面部瘫痪主要表现为伸舌偏斜、鼻唇沟及额纹变浅、流涎、喝水易漏、患侧面部无力。如果患有面肌痉挛多年,则可导致面瘫样临床表现;进行肉毒素针治疗后,也会导致程度不等的面瘫;而面神经炎更是导致面瘫的常见原因。
他进一步分析说,面肌痉挛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绝大多数患者是一侧发病,双侧发病的人约占4%。面肌痉挛的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间断抽搐,抽搐范围为眼睑至脖颈部某一区域,遇风及休息不适时面部抽搐加重,早起多表现为单侧眼皮频繁跳动。
面肌痉挛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特别是下眼睑),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医疗机构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间为数秒,长的达到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病人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
梅杰综合征(眼睑痉挛及口下颌张力障碍)与面肌痉挛有何不同?陈琳解释说,梅杰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自发性口部运动障碍,完全性者除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外还有眼睑痉挛,非完全性者则只有单独的下颌、口面肌、舌肌、咽肌的肌张力障碍,或只有原发性眼睑痉挛。梅杰综合征虽可伴有眼睑痉挛,而易与早期面肌痉挛仅有眼睑痉挛时混淆,但其症状为双侧性,且迟早会发展至自发性口部运动障碍。
从临床实践来看,对于面肌痉挛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人初期可口服甲钴胺修复神经,保持情绪稳定放松,减少眼疲劳等诱发因素,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很多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控制症状,由于卡马西平具有肝肾损害特性,建议患者少吃或不吃。
“手术是唯一可以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陈琳强调,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可彻底治愈,临床医生一般建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最为常见,其次为小脑上动脉。这是因为小脑上动脉起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交界处,位置较高,走行恒定,较少变异。而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相对变异较大,因此容易移位或形成血管襻而压迫神经导致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必须做面神经的磁共振薄层扫描和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检查,可以清晰地看见面神经与血管压迫之间的关系。
陈琳表示,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手术显微镜的直视下,将压迫在神经上的位置异常的血管与神经在接触段分离开,通过特制的纤维聚合物垫在神经与血管之间,从而消除发病基础,达到根治痉挛的目的。这种手术创伤小,经耳后发际内锁孔入路,手术后瘢痕可被头发覆盖,不会影响病人外观形象;手术时间短,在显微镜下关键操作时间只需要5至20分钟;手术对正常脑组织解剖结构影响小,手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采用皮内缝合,手术切口不用拆线。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