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宣纸上的古画
皖南泾县,是宣纸的故乡;而查济,则是数代查氏族人描在一张绝好宣纸上的古画。走进查济,便走进一幅好山好水的古画中。
画的背景自然是山,一抹的青山静默在远处,云烟缠绕,浓浓的古画意韵溢出纸背。画中自然有水,横穿查济古村的是许溪,还有石溪和岑溪环合。明代查氏族人查绛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有了水,就有了杏花渲染的朗朗的天,画面也就多了生气。
沿溪而行,路由石板铺就,石板在春天的阳光下,泛起别样的光亮。这样的光亮连接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延伸到溪边,便有了浣洗的女子,捣衣的姿态;便有了三两只鸡,觅食的动感;便也有了鸭,卿卿我我的亲昵。而石岸上的小狗却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惹得依门而坐、打着盹儿的老人怒目相视。老人手中编织的竹篮,不知什么时候,已跌落在种着葱、种着蒜的花盆里。
当然,桥是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整石,简简单单地把两岸连成一体,那是平桥;驼起脊背,在溪流上划出一条起伏的曲线,那是拱桥;还有洞桥,水上一个半圆,水中也是一个半圆。查济的洞桥,藏着古意,桥身蔓延的藤蔓,氤氲着皖南浓浓的山村气息。
查济的古村落率性地沿山坡而为之。没有刻意的布局,只是应和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于是,街中有街,巷中套巷,七拐八弯,错综复杂的迷离。而无论是街、还是巷,一律窄窄的,这家的门和那家的窗不时对话,这家的猫与那家的狗时时对视,听不懂它们的私语,只有石板和卵石铺就的不规则的路面,似乎还残留着明清时期人们的脚印。
那脚印还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唐代,传说查家先祖是在唐代由山东移居于此。青山给了他们强硬的骨骼,流水赐予他们温润的柔情,于是新的家园便伫立在这山水之间。
这是元代的德公厅,牌坊式的门楼、斗拱的屋面,深藏在窄窄的巷子里,不经意中便会错过。不容错过的自然还有“鲤鱼跳龙门”的砖雕,那在高处跳跃于波涛上的鲤鱼,清晰地印证着查氏家族的理想。这是宝公祠,始建于明代,墙上书有朱熹手体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前方形的汉白玉柱础上,龙凤鸟兽的石刻大写着“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临水成树,辟乾坤于洞里”。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凤翥堂”,则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木雕的窗户,松竹栩栩如生,梅菊竞相绽放,牡丹则一处绝尘,还有案几上的花瓶、清供的果品、翻开的诸子百家……精致的木雕艺术,反映了精美的居家文化,还给人无限的视觉美感。
据说在查济,现存有100余座明清时代的屋舍,旭日堂、怀素堂、洪公祠、仁让坊、走马楼……花窗一面、长廊一条、碧水一湾、亭阁一处、石雕一方、风雨一烟,无不让人嗅出流走时光的温婉和清馨。
这时,耳边又传入悠扬的笛音。寻声而去,傲立在眼前的是二甲祠,这是查济唯一的全木结构的祠堂,如今它已成为村民吹拉弹唱的娱乐之地。宽大的厅堂,排放着一条条长长的木凳,年老的村民有的吹着笛子,有的拉起胡琴,还有的拿起麦克风,唱起了皖南的小调。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只是觉得那苍老的声音融入了一种怀想,怀想旧时的云烟、既往的风物、过去的岁月,还有一种坚守与眺望。
李白有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