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
核心阅读
近年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再局限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少数农家书屋因为图书不对路、开放不固定等问题,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升级软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平台、尝试运营新模式……各地农家书屋的创新举措,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农家书屋的全面建成,解决了数亿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但近年来,少数农家书屋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图书不对路、开放不固定、借阅率不高等问题引人关注。今年以来,随着各地农家书屋开始探索精品化和数字化,农民群众又回来了,只是这一次有所不同。
升级改造,提高硬件质量和服务水平
天气炎热,坐在空调房内,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如此令人向往的生活,对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光明居的村民而言,再平常不过了。自从去年村里的农家书屋升级改造后,这座从里到外酷似咖啡馆的书屋就成了男女老少休闲的场所,孩子们更是把这里当成看书、写作业的好地方。
光明居妇联主席陈晓萍兼任光明居书屋的管理员,她见证了书屋从一间十几平方米、几十本书的小阅览室发展到今天100多平方米、8000多册书的图书馆的过程。“农家书屋就是要让人觉得来了是享受,大家才愿意来。”陈晓萍说。
自今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以来,各地精品化农家书屋数量陡增,一些示范性农家书屋的读者到达率和图书借阅率成倍提升。
浙江省乐清市白石百姓书屋今年1月建成,2月至5月月均接待读者455人次、图书外借1605册次,两项数据均是去年同期的6.5倍。书屋管理员卢永利说,以前的书屋位于街道办公室的二楼,又小又旧,读者较少。而现在书屋位于乐清市繁华地段,灯光柔和,座椅舒适,每天人流不断。
“农家书屋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在选址、服务、环境上下功夫,离群众再近点,服务再贴心点,环境再好点,读者才爱来。”乐清市图书馆副馆长苏维锋说,现在的示范性农家书屋的硬件和服务已达到了城市图书馆的水平,由于和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书屋图书从每年更新一次变成每月更新一次,对读者的吸引力随之增强。
绍兴市柯桥区图书馆馆长陈关根说,现在城市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儿童借阅量占区图书馆借阅量的一半以上。农村的年轻一代同样重视孩子的阅读,所以农家书屋的服务必须及时跟上。
数据显示,2019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中,少儿类图书占41%,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卢春中说:“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农家书屋要努力成为农村青少年最喜欢的书房。”
加快数字化转型,覆盖更多人群
书屋建在村里,离农民群众更近了,因此被称为“打通最后一公里”。但是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向农村扩展,“仅仅‘打通最后一公里’已经不行了,必须‘打通最后一米’。”中文在线教育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永和说。
王永和与同事们开发的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在河南、安徽等地安装了数千台,只要在距离设备100米的范围内就可以用手机免费下载图书、影视资源。“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的产品设计成只要连上WiFi,就自动推送。”王永和说。
在中文在线教育集团,一张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河南4900多家数字农家书屋的开放、借阅情况。王永和介绍,这套大数据平台使主管部门对于书屋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与实体农家书屋相比,数字化农家书屋的资源是海量的。截至今年7月初,河南全省数字农家书屋用户达64.23万人,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0万人。平台可提供10万册电子书、2000个听书品种、3000种期刊、50万分钟视频,此外还集成了众多媒体资源,选择面大大拓宽。
和城市居民一样,手机正在成为农民的新宠。据江苏省委宣传部近期在农村蹲点调查的统计问卷显示,手机已超越电视成为农民群众主要的信息来源和娱乐载体,手机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阅读内容深受欢迎。“农民也用手机看书了,所以农家书屋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这是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深化服务的必经之路。”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董伊薇说:“人在哪儿,书屋就要建在哪儿。”
不少农家书屋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每次更新图书都要费尽周折,有时物流成本甚至超过书价。数字化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图书更新更及时。新华文轩在四川农村试点安装了乡阅24小时智能书店,两年来村民在线阅读电子书的次数达66400次,下载电子书7380次。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和“两微一端”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已达12.5万家,比2017年底增加4.8万家。
引入社会力量,不断探索新模式
不用政府一分钱却把农家书屋办得红红火火,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邱庄村,一家名叫一鸣书居的书屋就做到了。
一鸣书居是河南首家“民宿+书屋”的结合体,一楼是农家书屋,二、三楼是对外营业的民宿。“用民宿挣钱养活书屋,农家书屋就有了造血功能,可以长久地经营下去。”书屋负责人黄普磊说。
2017年,在郑州经商的黄普磊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3层小楼开办民宿,并准备在民宿内开设书吧。在得知村里农家书屋长期乏人问津的情况后,黄普磊主动提出把书屋搬到民宿里。他说:“农家书屋要吸引读者,一定要提供舒服的环境,只有高颜值、吸引人,人家才愿来。”
记者来到书屋时,七八个孩子正安静地读书。六年级小学生吴柳锦住在3公里外的宋堡村,自从一鸣书居开业,她每周都会来两次,因为这里的藏书多得看不完。上二年级的黄宗瑞来书屋的目的更单纯,“家里太热,这里凉快。”暑假以来,他每天都来书屋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去书架上找喜欢的书看。
一鸣书居给每个小读者准备了写有自己姓名的水杯,黄普磊说:“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勤洗手、不大声喧哗,一点一滴地养成这些现代文明礼仪,等孩子们长大了,一定不一样。”
受到影响的不只是孩子,还有这里的住客。许多住客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如“看到孩子们在书屋里读书,很感动”。一鸣书居规定,如果住客能为孩子们讲一堂课,就免一天的住宿费,但很多住客在讲完课后却拒绝免费,在他们看来,和孩子们在一起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黄普磊认为,现在在城市工作的乡村能人很多,他们中一些有情怀的成功者希望回报家乡,完全可以把在农村的宅基地利用起来,按照一鸣书居的模式建起农家书屋。“他们建房子,我们输出设计和管理。”黄普磊说,现在一鸣书居模式已经推广到兰考、濮阳等地。
记者 张 贺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