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绿盾”为子孙留下珍贵自然资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为云南普达措,这里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于一体。中国环境报记者邓佳摄

中国环境报综合报道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题的首届国家公园论坛,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450余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管理机构代表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探讨国家公园创新和发展。

本次论坛是我国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举办的首届国家公园论坛,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供更多经验。

国家公园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聚力量

今年30岁的赵翔出生在江南水乡,大学毕业后的一次旅游经历,让三江源成了他再也离不开的“第二故乡”。

洁白的冰川、连绵的草原、灵动的雪豹、跃壁的岩羊……三江源纯净自由的灵魂们,牵绕着赵翔的心。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生态科研工作者受到吸引,自发前往当地开展长期扎根研究,为“中华水塔”永葆生机建言献策。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南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

专家表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说。

除了标志性物种,东北虎、大熊猫、雪豹等全球关注的珍稀物种成为国家公园的“代言”动物。唐小平说,这些物种社会关注度高,具有特殊号召力,能吸引更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对雪豹等旗舰物种的保护,还能促进自然保护区碎片化和割裂景观的治理。”唐小平说。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指出,“国家公园建设意味着对生物多样性实行更系统和更有效的保护。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条件有能力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革命性改变。”

为此,他建议,今后要将自然保护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载体,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法律框架,同时要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并将自然教育融入不同阶段的教育中。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突破口,以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为主线,近年来我国在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清晰资源归属、创新经营管理和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表示,各试点国家公园组建了统一的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队伍,组织开展资源本底调查、规划编制、标准制度研究、工矿企业有序退出等工作,加强了巡护执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生态状况和民生问题逐步改善,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据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已基本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破解了体制机制“九龙治水”局面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同时,试点引导三江源牧民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一户一岗”设置生态公益岗位1.72万个,户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使当地原住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的同时获得收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介绍,2017年、2018年“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共核查处理采石采砂、工矿用地、核心区及缓冲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四类聚焦问题8000多个。截至2019年5月,四类聚焦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超过7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问题总数和面积实现“双下降”。

“过去60多年来,中国根据本国国情不断探索自然生态保护实践,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说,期待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为全球的自然生态保护提供中国实践和方案。

加强研究科学规划达成“西宁共识”

在国家公园论坛上,国内外专家的建言献策既着手当下,也放眼未来。

“虽然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但体制试点阶段已经在顶层设计方面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保尔森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江指出,只要遵循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各项基本原则,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望推动中国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办副主任唐芳林用“时间紧、任务重”,形容目前国家公园建设所面临的现状。但可喜的是,青海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了个好头。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到2020年正式建立国家公园,我国的自然保护地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统一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者职责尚未到位、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重叠、移民搬迁政策措施不到位、生态富民和绿色发展方面路子不多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唐芳林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当下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要在现有的成功基础上总结经验,让占国土面积近1/5的自然生态空间得到合理保护和发展。”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共14类1.2万多个,陆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0%,其中自然保护区约占14.86%;2018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4个。

此外,在论坛上,与会代表还形成8条“西宁共识”。“西宁共识”指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科研基地,要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地的自然属性,深入揭示自然演替规律,研究气候变化影响,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和水平。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我们要建设国家公园,也要建设公园国家,要让国家公园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这其中,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值得期待一个崭新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