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具有领导地位的国际大粮商
图为中粮佳悦(天津)有限公司一角,该公司是中国北方大型油脂生产、加工企业。 (资料图片)
海外资产和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农产品经营量超过1亿吨;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元,约占企业整体营业收入50%;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主要出口商之一……
这就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中粮已由中国第一大粮油食品企业、世界第5大粮商,一跃成为全球具有领导地位的国际大粮商。堪称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一大亮点。
“中粮集团坚定做强做优粮油主业,努力打造国际粮油贸易龙头企业。”在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看来,与共和国同龄的中粮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文化传统。作为国内唯一的农粮行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粮的初心是为国谋粮;作为全球农粮行业领军企业,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是中粮的责任。
聚焦粮油核心主业
据中粮集团多名老员工回忆,70年来,中粮经历了外贸保粮、实业兴粮、产业强粮、海外谋粮4个阶段,始终不变的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思考和保障粮食安全。70年来,无论中粮的业务领域如何拓展,组织架构如何变化,粮油业务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其他业务的现金流和盈利始终服务于粮油业务发展,这才使得中粮的核心主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翻开中粮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投资管理的相关文件,其中明确了对粮油糖棉核心业务投资实施“三个优先”:一是优先投资于可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国际化布局项目;二是优先投资于可有效提升粮油糖棉市场份额及弥补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能力短板的项目;三是优先投资于有利于技术创新、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项目。有关文件还提出通过资源聚焦,实现到2020年使农业及粮油业务国有资本占中粮国有资本比重提高到80%的目标。
为什么设立这样的目标?
对粮油产业的掌控能力是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粮逐步从传统外贸公司转型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农粮集团,涉及粮食、油脂、番茄、糖、肉食、乳业等品种。近年来,在兼顾规模与效益的基础上,中粮将资源向核心主业、主要品种、关键环节聚焦,粮油糖棉业务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乳业、肉食业务保持控制力。主业优先得到市场的认可,中粮持续在稻谷、小麦、油脂油料等产业链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示范作用是另一方面。2018年,中粮牵头创建了首个食品行业国家级创新基地,努力发挥标准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中粮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为主要起草人制定的稻米、小麦规格等ISO标准,实现了我国涉农领域主导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数亿元开支。目前,中粮已拥有完备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和近6000名专职从业人员,建立了由7个模块17个子系统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全链条风险可控。
推进农业综合服务
“今年,我早早就找到了中粮巴彦淖尔公司,签订了协议,决定把28亩地都用于种中粮的订单小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新建村村民王富强对自己的决策很满意。王富强家有28亩土地,一直种粮食。2018年,他听说中粮在发展订单小麦,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13亩小麦。中粮负责统一供种,并聘请专业农技人员给他提供播种、施肥、用药、灌溉全程指导。小麦收割后,王富强直接将小麦从地里拉到中粮院内卖掉,当场就拿到了卖粮款。一算账,每亩比种玉米多卖80元。
从2016年开始,中粮集团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粮食主产区,以区域粮库为主要抓手搭建起“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订单农业、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等整合起来服务农民,成为农业生态圈的有机组织者,将农业生产与物流、加工对接,连接起小农户与大市场,直接提高农民收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截至2018/2019年度,中粮集团农业产业化涉农面积达到1234万亩,签署订单农业340万亩,惠及农民14.86万户。
中粮集团贸易农业产业化部总经理陈涛说,该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农民储粮、卖粮习惯,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在具体实施中,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贸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粮食种植前端切入订单农业,中间嫁接农资等社会资源提供综合农事服务,后端提供“粮食银行”收储服务,建立业务闭环与服务循环。农民可以随时结算,既减少了担保、霉变的风险和费用,又能分享市场价格红利。在获得储粮、售粮保障后,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更足了。
在推广“粮食银行+”模式过程中,中粮集团还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建立合作,因地制宜定制“粮食银行+”组合方式。业内专家表示,中粮集团改变了过去坐在家里收粮当“坐商”的模式,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从传统农贸企业转变为新型生产服务经营主体。由此看来,拓展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还要依靠大型国企来引领,用新型经济组织和业态来推动。
深耕全球农产品市场
中粮集团不仅是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也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参与者。“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全球耕地分布差异较大,同时全球化带来的饮食结构性改变加剧了农产品结构性短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贸易。”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说。
近年来,中粮集团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掌控粮源、掌控贸易、掌控粮食定价权。特别是2014年以来,中粮集团积极开展海外并购,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发展全球业务,更加合理地配置仓储、港口等物流设施和战略资源,成功迈入世界粮食市场中心。
事实上,全球粮油食品供给相对集中,亚洲人多地少,全球粮食大流通格局是从美洲地区流向亚洲地区。在大粮仓、大餐桌之间,粮食走廊至关重要。为此,2014年至2017年,中粮集团并购了来宝农业、尼德拉两家国际性粮食企业的全部股权,搭建起跨越东西半球的稳定粮食走廊。
去年11月份,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粮集团与57家外商现场签约,采购了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供应商的农产品。在此基础上,进口酒、茶叶、水果、休闲食品的数量也明显增加,既有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酒,也有来自南非、智利的水果,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甚至还有专供国内高端影院的爆裂玉米。
作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领头羊”,中粮集团已建立起连接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网络、关键物流节点和贸易通道,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粮油产区、销区的粮油设施布局。通过打造国际供应链体系,中粮集团将世界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餐桌与全世界农场连在了一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