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悠悠看古今——扶贫笔记34
从早上起,一共去了四个村子,到十八盘村的时候已经接近正午了,刚刚上任的村书记患了脑中风,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行动和说话都很迟缓,很多工作还是由老书记来操持。
谈完扶贫工作,已是午后,我们准备返回。老书记建议我们到附近的古驿道看看,于是我们问明了具体位置,便告别了老书记,走上公路旁的一条羊肠小路。
没走多久,公路上的车声就完全听不见了,只听见周围的虫鸣声,高高低低,彷佛在诉说着什么。走了一段,前面看不到路了,把裤管扎紧,开始爬山。刚开始荒草丛生,看不出什么,而太阳毒了起来,烤得胳膊生疼。
再往上,发现地面也返起热来,彷佛一面大镜子。刚才不还是荒草满地么?仔细一看脚下,发现,这里出现了山路,而这山路不是草丛间的小土路,而是一大块石头一大块石头组成的路。起初,还看不出来,只看见一些大块的石头,由于年代久远,棱角已经磨灭不清。继续往上走,就开始看见了这些石块的形状,应该是一块块的长条石。
走到山顶位置时,还看见大石上有一道道长长的车辙据说这是铁辋子车压出的痕迹。太阳更毒了,午后阳光下达到了温度的顶点,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中暑的感觉,因为滦平温差大早晨出来穿得太多了。晕乎乎的双眼,恍惚间彷佛看到一队推着小车的旅人从这个山顶隘口经过,他们挥汗如雨,站下来手搭凉棚四下眺望,然后不停地用毛巾擦着汗,突然一阵风来,吹动了毛巾一角,身上爽快多了。
现实中,真的有一阵风吹来,中暑的感觉也好些了。据说,这里从宋朝开始,便是宋辽来往的古驿道,不但老百姓贩运货物走亲访友的来来往往,而且很多宋朝名士出使大辽都是经过这里。今天,在滦平县城内,县政府附近,你会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铜敦,铜敦所在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围绕着铜敦有一圈雕塑,那里有王安石、包拯、欧阳修等许多古代名人,这些人都是曾经到过滦平的。
穿过山顶隘口,继续向前走,在荒草之中抬头一望,一个高处所在有一座向台子一样的石堆建筑,旁边一块石头上字迹模糊:古戏台。原来古人在行旅中也是倍感寂寞无聊的,没有手机可看,就攒这么一个戏台,花点儿钱看看戏也可以暂时忘却思乡之情。
再往前走,还有两块巨大的摩崖石刻,上面刻的是梵文的六字真言。石刻附近树木较多,终于可以站在树下缓解一下酷晒了。树下一站,清风徐来,放眼四望,但见群山灿烂,古道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想一下,今后此处若有游客,定会与千百年前的旅人有些暗合的心情吧。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