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养殖户:有多少猪猪贩子都收
“有多少猪,猪贩子都收”
针对当前一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商务部也会同相关部门共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0000吨,保障国庆节期间肉类供应。猪肉供应还会紧张吗?卡在什么地方?养殖户对政策有何期盼?
隔三差五接到猪贩子电话
半月谈记者走访看到,在中央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养猪后,部分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
一位养猪场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市场虽然出栏价已经高达15.5元/斤的历史高位,但根本不愁卖,隔三差五就能接到猪贩子的电话。“原来是我找他们,现在都是他们找我,说是有多少猪都收。”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一家大型农贸市场看到,18个猪肉摊位中有两个空着。农贸市场负责人说,该市场建成30年来几乎没有过空铺现象,但近1个月来,因为猪肉价格太高,销售不佳。“原来每天能卖25头猪,现在一天只能卖10头左右。”
“不少养殖户的身份从‘环保威胁者’变成了‘菜篮子功臣’。”一名猪业协会负责人说,他投资的养猪场存栏规模近10万头,在看到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后,他已经开始周密部署,准备逐步扩大产能。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小规模养殖户尤其是家庭农场被关闭取缔,复养可能性较小,大规模养殖场有一定的复养或扩群的积极性。
“只想吃肉不想养猪”?
自然资源部提出,养殖场可以利用一般耕地和林地,但一些地方养殖区域的周边几乎都是基本农田,可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半月谈采访了解到,一个养猪企业延长了20多米的赶猪道,但因为占用的土地属于“禁养区”,至今办不下土地证,卖猪台也不得不停用。
由于缺少细则,一些利用现有土地,增加或改善基础设施的办法,也难以通过审批。如2017年底,一农牧公司为了在有限土地上扩大产能,在猪场内盖一栋5层楼建筑养猪,尚未封顶,预计增加产能3500头。该公司董事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尽管“高楼养猪”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用于养猪的高楼该适用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管理尚不明确,村委会认为这座养殖楼属于违法建筑并起诉企业,目前养殖楼尚未封顶也无法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部要求,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加快环评审批。但没有明确过去建成的,符合环保要求而尚未拿到审批的养殖场应如何处理。如一家养殖场实际存栏2万头,但按环评标准只允许养3000头,因为环评审批困难拿不到证。
根据相关政策,养殖场年出栏5000头以下只需在环保部门“网上备案”,超过5000头则要花钱请第三方机构出具环评报告,而且常常要通过地方政府的严格审批。但养殖户反映,“因为基层政府领导一般不喜欢养猪,所以之前几乎都通不过”。
期盼政策快落地、真落地
基层干部和养殖户建议,应充分考虑基层各种特殊情况,出台更多政策细则和配套政策。如生态环境部已提出畜禽粪污全部还田猪场不需申领排污证,但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全部还田,并没有明确;自然资源部虽然提出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但对养殖场建设的“高层养猪”建筑仍按建筑用地管理。
除了环评审批通过难之外,当前的环评标准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根据现有政策,给一个养殖场耳标的数量,是根据环评报告允许的存栏数乘以1:1.8的生产系数得出的,如某养殖场环评允许存栏1万头,那么每年预计出栏18000头,可以拿到18000个耳标。实际上养殖场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办法,提高了生猪生产效率,虽然存栏量仍是1万头,但年出栏量可达2万头,比实际发放的耳标多2000头。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2000头猪拿不到“身份证”。
针对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对养猪存在排斥心理的现状,应抓好属地责任制,可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必要时可由当前的“市长负责制”升级为“书记市长双负责制”。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