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觉多位高管"踩线"减持 应收账款高企占同期净资产近八成
本报见习记者 林娉莹
被股民戏称为“减持概念股”的丝路视觉,其股东再度抛出减持计划。近日,丝路视觉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创始人兼实控人李萌迪拟在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
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7年底限售股解禁至今,公司已有107次股东减持行为,减持股数合计为1195.63万股,合计套现约2.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股东热衷减持的同时,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乏力。2019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也居高不下。针对上述情况,《证券日报》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提纲。公司回复称:“公司上市以来,持续深耕和聚焦主营业务,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公司管理层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多位高管忙减持
2019年11月5日,丝路视觉登陆创业板刚满三周年,其董事长李萌迪持有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正式解禁。但一个月时间都还未到,李萌迪便已计划减持公司股份。据公告显示,李萌迪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其他合法方式进行减持,减持价格区间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且不低于公司首发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时李萌迪曾承诺称:“本人持有的丝路视觉股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合计减持不超过本人持有丝路视觉首次公开发行时的股份总数的10%。”而李萌迪此次计划减持股数不超334万股,正是其持有总股数3340.98万股的9.997%,刚好“踩线”10%的承诺临界值。
为何公司董事长如此焦急减持?是否是对公司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对此,公司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股东减持原因是偿还股票质押部分债务及自身资金需求,“李萌迪目前的质押比例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56.27%,占公司总股本的16.13%,经综合权衡考虑,其拟通过减持部分股份用来偿还质押债务以降低质押比例,切实防范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然而,李萌迪并不是公司唯一“踩线”减持的公司高管。9月4日,丝路视觉副总裁丁鹏青发布减持计划称,拟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7.5万股,正好是其合计持有股数的25%,为公司高管当年减持的最高比例限制。10月31日,公告称丁鹏青已在10月29日完成上述减持计划,减持均价17.19元/股,合计套现约128.93万元。
对此,公司方面回复称:“李萌迪与丁鹏青此次减持均是公司上市三年以来第一次减持。另外,我们也理解股东减持属于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及处分自身财产的行为,公司对此予以充分尊重,并根据相关监管规则予以事前披露,均衡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证券日报》记者曾报道过公司前高管离职“清仓”减持的现象。2017年底限售股解禁后,持有公司首发股份的时任副总经理何涛、李朋辉和时任董事裴革新、董海平等人开始减持,在2018年合计套现约1.02亿元。在任期期满离职6个月后,董海平、裴革新与何涛公告减持计划,拟“清仓”减持全部持有股份。
应收账款存隐忧
公开资料显示,丝路视觉的主营业务为提供以CG创意和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视觉综合服务。上市三载,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特别理想。初上市的2016年,公司业绩便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56%;2017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为12.99%。
到2018年,虽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58万元,同比增长129.92%,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只有1449.93万元,同比增长7.38%。
2019年前三季度,丝路视觉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647.68万元,同比下降60.35%。在财报中,公司解释称:“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上年同期转让瑞云科技部分股权确认投资收益。”
往前追溯,2018年,公司通过转让子公司瑞云科技的部分股权,共获得3019.59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当年净利润超五成。在被转让前,瑞云科技已连续亏损2年。
“公司所处的数字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对此公司充满信心。”丝路视觉方面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长。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丝路视觉的应收账款余额已高达3.91亿元,占同期公司净资产比为78.36%。
对此,深圳润盈达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余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收款占净资产多,就是资产质量下降的体现。”
余韬表示,“公司近年来应收账款持续增加,2019年三季度应收账款增速超过营收增速,应收账款周转期变大,表明公司的运营能力,特别是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在下降,账款回收压力加大。”
对此,公司方面回应《证券日报》记者称:“应收账款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CG视觉场景综合服务业务增长快、项目体量大、周期长,且客户多为政府机关与国企单位,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复杂等,客观导致了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且账龄较长。”
丝路视觉还表示,公司多数客户的支付能力和资信较好,实际发生大额坏账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