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亲子教育亲子游戏

“预制”暖居让百姓诗意栖居——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鲁班奖”创建纪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筑广厦万间,换百姓欢颜,历时3年,由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打造的江苏省新建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顺利交付。

  12月10日,在建筑业科技创新暨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表彰大会上,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经理苏宪新作为项目代表接受“鲁班奖”现场颁奖。这也是继南京上坊保障房之后,中建二局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及项目团队打造的第二座“鲁班奖”保障房,该项目还被住建部列为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荣获全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规划、建筑“双金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广厦奖”。

 

  “预制”暖居,赢得百姓“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南京四大片区保障房之一,其高品质不输商品房。

  小区一位61岁的路阿姨入住的是一套55平方米的精装修公租房。她说,“做梦都没想到能这么好的房子,室内外环境好,价钱划算,质量还特别靠谱。”这份可贵的肯定背后是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建设团队对保障房建设沉甸甸的“敬畏”之心。

  作为江苏省新建面积最大的装配式结构建筑,项目预制装配率达61.08%。6栋主楼全部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施工,“身体”组成的大部分都是“预制构件”,俗称建筑“积木”。

  外墙是“方块积木”,形如 “三明治”的外墙将剪力墙、保温层、外页板 “三合一”,一次性吊装拼接,在将外墙工序由9道减少到2道的同时,减少了抹灰带来的空鼓、开裂风险。

  卫生间则犹如“整装积木”。“整体成品卫浴”在工厂生产完毕后直接运输至现场拼装到预留位置,卫浴底板一次模压成型,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卫生间地面渗漏水的问题,其“整体卫浴”还亮相了今年的住博会。

  在管理上,项目团队堪称严苛。项目经理苏宪新说,“为了让现场管理更加出色,项目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把关制度,班组的操作质量由专职质检员检查评定,工序和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由工区质量负责人根据测量数据评定后报监理验收,不经验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装配”部件,有效节能降耗

  由于梁、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阳台隔板等构件都在工厂预先制作,运到工地后直接吊装、灌浆,这一工厂化作业方式,为工地减少了近90%的建筑垃圾。现场的施工道路也采用预制混凝土道路、钢板道路周转利用,减少一次混凝土道路的应用。原有场地混凝土制成再生石骨料,用于滤水层。

  住宅内部,将装配式与铝模剪力墙免抹灰工艺精妙结合,通过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铝模板,用于剪力墙、梁、板,达到砼构件免抹灰,节省了抹灰费用400多万元,还为每户增加使用面积1.7%。

  室内装饰同样体现了装配式装修的智慧,集成式创新设计,将橱柜、电器及厨房用具融合为一体,别具现代“简约风”的集成厨房,全面提升了收纳空间与用户体验。装配化装修集成地面系统,采用绿色节能的硅酸钙板作为面层材料,与楼板面底部形成架空层,达到保温隔声效果,避免了采用保温砂浆易开裂、脱落的质量通病。

  生态宜居,彰显环保特质

  在工程师别具匠心的“包装”下,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犹如一座“绿色花园”,打破了对保障房“灰灰土土”的传统印象。

  为提高居住舒适度,小区在树种选择、活动空间、晾晒区设置等方面都非常讲究。如,绿化以乔木为主体,每100平方米绿地不少于3株乔木,同时合理布局灌、草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通过风环境模拟对建筑进行合理分布,实现正常天气条件下风速不超过5米/秒,这样的风环境既利用冬季室外舒适行走,又可满足过度季、夏季的自然通风,还能达到吸附灰尘,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除此之外,项目还大力采用“种植屋面”,大片的绿色小草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如同一层绿色的“海绵毯”,这一植物层与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隔根层、隔土层等十几个屋面层次环环相扣,形成了蓄、疏、排水系统,达到了隔热、抗渗、环保节能的效果。

  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屋面、道路及绿化地表的雨水流经室外管网进行收集,透水铺装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雨水的外排量,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进行处理并二次利用。经雨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等室外用水,减少了小区自来水的用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科技助力,累获专利11项

  项目的惊艳亮相,与100多位工程师的聪明智慧密不可分,其中,中建二局“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是最主要的“智囊团”。

  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工作室,在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建设的三年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省级工法1项,标准图集4本,出版专著2部,他们研究的“保障性住房高品质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运行至今,创新工作室成员中岗位提升至部门经理及以上的26人,已培养出国家级劳模1人,省部级劳模2人,地市级劳模3人,企业劳模4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栾笑语 通讯员 郝帅 李宏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