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十件实事,补短板放长眼
实数字、硬指标,体现了教育工作精准踏实、承诺务实、基础夯实的实干劲儿,这是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庄重承诺。越是实数,越可“称量”。
1月18日,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召开,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十件实事同时发布。十件实事,涉及幼儿园建设、互联网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健康教育工程等十个方面,既是群众关切的教育痛点和难点,也为今年全省教育工作补齐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民生关切,重在“系统”。教育是民生关切的重要领域。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经摆在民众关切的重中之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牵涉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牵涉到所有家庭的现实和未来。省教育系统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已经成为传统。今年的十件实事,都通过桩桩件件,系统性地回应了这些问题。尤其与省政府工作报告的2020年十方面实事,形成了衔接与响应。省政府今年十方面实事,置顶头条的是“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教育工作十件实事,头条是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两级层面的置顶头条实事,同步关注学龄前婴幼儿,显然不是巧合,而是精准衔接、精准布局,体现了问题导向,也体现了教育工作精准发力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育实事,贵在“实”字。教育是千秋大业,是成就未来的事业。今年教育工作十件实事,依然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依然延续了数字量化的精确性。改扩建150所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0个互联网教育实验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新增老年学位50万个,等等,都是实数字、硬指标,体现了教育工作精准踏实、承诺务实、基础夯实的实干劲儿,这是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庄重承诺。越是实数,越可“称量”。越是看得见的短板,越有挑战性,也越便于群众监督。这些实事,与近年来浙江教育改革迈出的扎实步伐结合起来,教育发展的成果才能结实,教育健康发展的势头才能踏实。
十件实事,亮在“普惠”。教育资源的均衡,向来是民生诟病之痛。然而资源均衡不是要削弱优质教育,而是要让优质更优、薄弱变强。正因此,今年的教育十件实事,突出了普惠性,但又不是撒糊椒面。年内改扩建的150所普惠性幼儿园,定位农村;城乡教育共同体,指明覆盖全省所有1037所乡村小学、282所乡村初中;支持200名优秀退休教师支教,全部指向的是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农村”“薄弱”,两个关键词,“点穴”到位,关乎均衡。而新增50万个老年学位,选派50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和250名高校教师出国出境研修学习,资助1000名高校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等等实事,则在普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实处,用在刀刃上,用在浙江教育的长效建设上。可见教育补短板,眼光须长远。
编辑丨栗中西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