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退保买理财花招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近年来,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假借保险机构名义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针对此类风险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北京银保监局打出监管“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
北京银保监局日前通报称,2019年已接到23家辖内保险机构反映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红利升级”“利息补偿”等为名邀约客户退保并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涉及34家第三方理财公司;同时还接到31件反映保险营销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举报案件,占保险类举报案件的22.3%。此外,行业还发生了2起保险从业人员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司法案件,甚至有保险公司退休高管涉案的情形。
北京银保监局总结了此类风险的基本特点:一是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二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三是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四是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五是最终结果为消费者资金损失。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要求保险机构履行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制度织密监管网络等,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多措并举防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风险跨行业传递。
例如在开展风险治理专项行动方面,北京银保监局组织辖内69家人身险公司、52家财产险公司和560余家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发现34家保险机构存在风险隐患。目前已对相关机构开展现场、非现场督导和风险提示,并对3家机构采取监管措施。
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监管部门坚持个案查处与全面风险提示相结合,一是对31件举报事项逐案调查、严肃处理;二是指导机构协助消费者及时报案,充分发挥警保联动作用,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向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保障功能,谨慎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警惕不法机构高收益骗局。
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行业已防止或挽回2843名投保人的退保损失,涉及保单5261张,防止或挽回损失5.63亿元。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此类风险?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平提醒称,第三方非法平台常用的手段是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直接联系客户,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进行劝退保,并诱导投资其理财项目。事实上,各家保险公司是不会主动劝客户退保去购买新产品的。同时,客户可要求服务人员出示职业资格证,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电话来核实该人员身份。此外,目前正规保险产品的条款均附带有二维码,客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核实产品的真实性。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