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我省32万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从医时的理想和誓言
他们是白衣天使,
也是钢铁战士。
他们生而平凡,
却敢与死神抢命。
隔着口罩、防护服、护目镜,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但我们清楚,
他们是为了谁。
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全省医务工作者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写下对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尽管各自驰骋的战场不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和信念。
“想吐的时候逼着自己吞回去”
“2月11日,隔离病房第5天,我和宁德市医院(市级定点救治医院)的同行第二次见面。我:你们要一直穿着这种装备,好辛苦,加油。他:这不算啥,还有更痛苦的。我:什么呢?他:负压车里想吐的时候,只能逼着自己吞回去。我一下子哭了。”
这是宁德古田县医院医生李文闻的一篇日记。2月7日,他接任务进入宁德市医院隔离病房,开始人生中最惊险的一段经历。
和李文闻一样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白衣战士”,全省有32万。而在定点医院和隔离病房工作的,就是其中的“尖刀部队”。
护理的难度有多大?在漳州市医院隔离病房里,能窥见一斑。
护士们进入病房时,要穿三层防护服,戴两层手套。这使得她们触摸静脉时,触感变得十分微弱。加上脸戴口罩、防护镜、面罩等,呼出的热气让视线模糊。这种状态下,扎针难,夜里扎针,最难。
1月28日凌晨,病房已熄灯,值班护士孙惠玲为了不打扰到其他患者,手提应急灯进入病房。轻轻拍醒患者后,在应急灯照亮的有限区域,她屏气凝神,每取一样物品、每一个操作都要比平时费劲许多。
“平日积攒的手感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追求‘一针见血’,我们在班次结束时,就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办法扎得准、扎得稳,一遍遍地模拟着。”她说。
救治的强度有多大?福州肺科医院上演的接力“战”,亦能窥见一斑。
2月14日,福州战“疫”第24天,和死神抢命的福州肺科医院医生王新航,已有23天没回过家。
此前,经过八天七夜的奋战,王新航和第一批医疗救治队员们暂时退下“火线”,开始医学隔离观察。组长林友飞率该医院第二批医疗救治组于1月30日进入隔离区,开始接力。
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听不清患者的胸部听诊音,看不清患者的咽部症状,只能靠近再靠近,仔细再仔细。每天,救治组都要组织多次病情讨论,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在隔离区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太累时也就挺直了靠着墙壁闭目养神。
2月14日,林友飞暂离“火线”,王新航再次进入隔离病房,新一轮接力又开始。
在福州肺科医院,和救治组一同奋战的,还有该院CT室、检验科等多个科室。
“发热、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都必须经过CT检查。遇到体弱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不仅需要从旁指导,还需要搀扶。”CT操作员郭祺执说,扫描只需要几秒钟,但是指导患者要花费较长时间,这些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高峰时,为近百名患者拍胸片和CT扫描,工作到深夜2点。”
对于隔离病房内危重症确诊患者,技术人员还必须全副武装,到隔离病房进行床边摄片。这要求技术人员必须穿着洗手衣、隔离服、防护服以及重达10公斤的铅衣,在隔离病房至少待上3个小时。
“车歇了,人可不能歇”
如果说确诊患者所在的定点医院是防控疫情的主战场,那么,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点,就是防控疫情的隐形战场。这里的一群“白衣战士”以他们的努力,化解潜在的威胁。
除夕上午,晋江市中医院接到通知,在紫帽院区设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点。外科主管护师何苗香主动请缨入驻观察点。
入驻后的第一天早上,何苗香和她的团队就接收了12例密切接触者,护理的人最多时有33个。体温监测、送餐、打开水、打扫卫生、消毒、心理安抚……隔离人员需要什么,她就马上响应。
有个69岁的阿伯刚来时不习惯,总喊着要回家,经常一天打五六个电话给何苗香,埋怨完就挂。何苗香主动回复过去耐心解释,还联系他的亲属做工作。几天下来,阿伯想通了,主动配合观察。隔离结束回家前,他还打来电话道谢。
“妈妈,跟我回家吧!”隔着马路,女儿大声喊。何苗香装作没听见,扭过头抹掉了眼泪。20多天了,她只是与女儿这样远远地见了一面。三言两语把女儿哄走后,她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等疫情退了,我一定回家好好抱抱女儿!”
“帽子、口罩、隔离服、护目镜、面罩、鞋套,互相检查,确保防护到位!”
“车辆是否准备完毕?好,出发!”
1月下旬开始,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刘冰就一直这样奔跑在与疫情赛跑、为患者争分夺秒的路上。
出车途中抓紧时间联系患者家属了解情况,接到患者后进行二次确诊,并排查其密切接触者是否有发热症状,给予相应的生命支持。碰到病患有不安甚至抵触情绪,他们还需要开导和安抚。完成病人交接事宜后,还得抓紧时间对车辆进行清洗和消毒。“转运任务随时可能下达,车歇了,人可不能歇。”刘冰说。
通过一趟趟安全、稳妥的转运,刘冰和同事让每一个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有接触史需要排查的普通发热患者,都能到达指定区域,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一群被称为“侦探兵”的流行病学调查员。他们跟医护人员一样每天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直面病人。
福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副主任医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组组员郑霄雁对此次疫情的第一次流调记忆犹新。
1月21日深夜1点半,福州首例疑似病例患者初步检测为阳性。郑霄雁所在的处置组连夜赶到连江县医院。
一进入隔离病房,他们就马不停蹄地与患者近距离交谈起来。“这几天都去过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过接触?最初发病症状什么样?”发病前14天的居住史、旅行史,以及发病后的活动轨迹都需要全面掌握。
“每天穿梭在病房中当然会害怕,但更让我们担心的是,有的患者在调查时故意瞒报、漏报信息。”郑霄雁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就必须跟对方在病房里“磨”,想办法让他说出真相,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去证实。
“穿上白大褂,没人能做旁观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省的社区基层医生也比平常更忙碌起来。
从业15年、身兼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湖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黄燕光,本已逐渐离开门诊一线,可最近他又重回这个熟悉的岗位。大年三十起,他和同事开始轮流值守发热门诊。
“社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门诊是防控疫情的一道重要关口,每天都有状况发生,不能有任何松懈!”黄燕光说。
除了坐诊,连日来,他还要奔走于社区医院和街道的集中隔离点间。
戴上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穿上隔离防护服,作为隔离点医护值班人员的黄燕光一待就是数小时。
离开隔离点,回到办公室,不管多晚,统筹安排中心各项工作、凑集防护用品等工作还等着他……
忘我奔忙的远不止最前线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在社区、乡村这两个疫情防控重要“关口”,医护人员同样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半个多月来,漳州市平和县长乐乡联胜村村医罗建章几乎每日都是被寒风“叫醒”。由于主动承担村里数名湖北返乡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担心影响家人和周边村民的安全,这些天,他在自己的面包车上铺了张“床”。
长乐乡地处偏远山区,村落分散,村道复杂,外人很难摸清哪里住着人,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做好返乡人员的信息统计并不容易。罗建章却胸有成竹:“当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乡里各个角落都走遍了,哪户人家外出务工了我也清楚得很。”
设警示牌、拉隔离线、为居家隔离的村民测体温、体检,甚至心理辅导,冒着风险奋战在乡村防疫一线的罗建章毫无怨言。
在八闽大地,数以万计的如罗建章一样的乡村医生坚守岗位,化身初级诊疗员、监测报告员、科普宣传员、健康证明员,利用专业之长,发挥人熟、地熟优势,为打赢这场战“疫”展现责任担当。
福鼎,地处闽浙边界,防控疫情的压力不小。除夕上午8时,结束24小时值班的急救医生夏良刚刚回到家,就因为一通电话,再次披上白色“战袍”。
他接到任务,与同组护士陈文婷向战“疫”前线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