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男生女秘籍

科普 | 常态化疫情防控公众个人防范指引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科普 | 常态化疫情防控公众个人防范指引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

公众要做好哪些个人防范?

一是要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咳嗽礼仪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二是要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通风,适度运动,注意营养,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野味)。

三是针对夏季气温高、蚊虫密度大等特点,科学佩戴口罩和使用空调,防蚊灭蚊,注重饮食饮水卫生,防范肠道和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二、如何养成“一米线”的

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方式进行传播,公共场所设置并推广“一米线”行动,实现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精准隔离、有效隔离,避免人群聚集,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传播。

一是公众个人如果要到医院、银行、车站、邮局、剧院、机场、地铁、商场超市收款台、展览展示中心、酒店、办证中心、商务楼宇等设置“一米线”的公共场所,要按引导标识,按照“一米线”安全距离排队,办理业务。

二是公众个人要认识到“一米线”既是一条“文明线”,更是一条“健康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发养成“一米线”意识,在公交站台等虽未设置“一米线”标识但需靠自我约束的场所,也自觉保持安全距离排队。

三是公众个人要响应“一米线”号召与呼吁。做到文明出行一米距离,讲卫生不扎堆;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不靠近;文明排队一米距离,守秩序不争抢;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保安全不违规。

三、如何正确的洗手?

(一)哪些时候需要洗手:①传递文件前后;②在咳嗽或打喷嚏后;③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④吃饭前;⑤上厕所后;⑥手脏时;⑦在接触他人后;⑧接触过动物之后;⑨外出回来后。

(二)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各搓洗不少于5下);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四、公众个人如何做到正确的咳嗽礼仪?

注意咳嗽礼仪,既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素质,也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1.咳嗽或打喷嚏时适当低头避开他人,用手帕或纸巾掩面,然后把纸巾丢入垃圾桶。

2. 咳嗽或打喷嚏时若来不及拿手帕或纸巾掩面,应适当低头避开他人,用手肘挡住口鼻。

3.如果咳出痰来,不要随地吐痰。最好用纸巾或手帕将痰包起来,扔进垃圾桶,或者随身带走,事后清洗处理。

4. 打喷嚏或咳嗽后,不要随便和他人握手,一定要及时洗手。

5.及时就诊,尽早治疗。如果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要早些就诊,查明病因,尽快治疗,既有利于自己的康复,也能减少传染。

五、公众个人如何配合推广公筷制?

一是公众个人到餐馆、酒楼、酒家、饭庄、宾馆(饭店)餐厅等餐饮企业消费时,要按公筷制使用提醒标识,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

二是公众个人要逐步培养主动使用“公筷制”意识,在外就餐按标识提醒或服务人员提醒使用公筷公勺,理性对待餐饮企业的提醒。

六、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一)普通公众

1.居家。

防护建议:无需戴口罩。

2.户外、公园。

防护建议: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戴口罩。

3.交通工具。

防护建议:骑车、自驾车时,无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公共场所。

(1)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

防护建议:公众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2)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会议室。

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人员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二)特定场所人员

1. 办公场所及厂房车间人员。

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2.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如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馆、食堂、旅馆、单位社区进出口、企业前台等场所工作服务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校园内人员。

(1)托幼机构人员。防护建议: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中小学校人员。防护建议: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大中院校人员。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 医院就诊、探视或陪护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养老院、福利院、监狱和精神卫生机构人员。

防护建议:此类机构内人员无需戴口罩;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三)重点人员

1.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2.居家隔离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独处时可不戴口罩。

3.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4.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和婴幼儿。

防护建议: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戴口罩。3岁以下婴幼儿,不戴口罩。

(四)职业暴露人员

1.出入境口岸工作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护口罩。

2.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的司机、定点隔离酒店服务人员、保安、清洁人员等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护口罩。 

3.普通门诊、急诊、病房等医务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4.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5.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佩戴前、脱除后应做好手部卫生。

2.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

3.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4.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5.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来源:三明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