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产后期护理知识

孩子东西被抢了怎么办?别犹豫,请让他果断抢回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孩子东西被抢了怎么办?别犹豫,请让他果断抢回来!

只要带过孩子的家长,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事:自己的孩子正玩着手里的玩具,突然,走过来一个孩子,就抢走了自己孩子手里的东西。

孩子东西被抢,这个时候的家长,应该怎么处理?是哄着自己的正哭闹的孩子,还是告诉自己的孩子去把想要的玩具抢回来?

网上有个这样的答案,得到了最高的赞: 如果有人抢了你家孩子的东西,你一定要帮他拿回来。

01

前些日子邻居家三岁的女儿丫丫在家门前玩耍,太阳甚好,丫丫手里拿着泡泡在开心的吹着。这时遇见了小区里的另一个比丫丫年纪小一点的小男孩,小男孩二话不说就抢走了丫丫手中的泡泡。丫丫吓得楞在原地,噘着嘴说道:“这是我的。”

对方奶奶当时就在身边,只是象征性的说了大孙子一句“快还给姐姐”。在小男孩拒绝归还,阻止自家大孙子无果之后,奶奶便没了后续制止行为,看着丫丫继续想要抢回来的架势,奶奶反而拦住丫丫,笑吟吟地对丫丫说:弟弟小,不懂事,丫丫是大姐姐不跟他计较,泡泡就让给弟弟玩一下,奶奶这有风车,跟你换着玩好不好?

丫丫不愿意,上手就要去抢回男孩手里的泡泡。男孩奶奶当下就把孩子护在身后,还说“这孩子脾气咋这么大?弟弟也给你风车换着玩呢,小朋友要懂得分享。”

为了避免尴尬,邻居赶紧安慰女儿:“泡泡家里还有,这个就给弟弟好不好?”丫丫听完当即就大哭起来。

邻居一脸无奈地说:“都是一个小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好意思要,而且一个泡泡而已没多少钱,直接要显得多小气。再说,我也想让孩子养成爱分享的好习惯。”

对此,我表示不赞同。这哪是一个玩具的事,这分明是孩子物权的问题。分享和被抢压根是两码事!

分享是自己心甘情愿地给别人,而他人不管我愿不愿意就拿走,那是抢,往小了说是自私霸道,往大了说严重了那就是犯罪。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抢东西的娃一般都认识不好意思要。就像这位邻居似的,大家一个小区,对方又是长辈,虽然心里上气愤,但碍于面子也不好发作。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句经典台词: 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有时也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02

乐于分享是美德,但强迫分享则是剥削和伤害。

将两者混为一谈,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对孩子物权的不够尊重。

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宝宝,独占性就已显现出来。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开始用‘这是我的’来宣告对事物的所有权。

而这个时候,孩子的物品,比如说那个泡泡、玩具、哪怕是捡到的一个小石头等,都是孩子确认自我边界的物品,一旦被抢走,就好比有人入侵了自己的边界,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然而当下,教育孩子“分享”似乎是很多家长的育儿观念。尽管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但强迫为之,只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朱德庸有句话讲得特别好:‘就像不同的植物为了适应同一种气候,强迫自己长成同一个样子那么荒谬,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自己。’

自己的东西被抢走或者说父母强迫孩子分享,都是对孩子“自我”的破坏,我的东西,我不能做主,甚至会因此被冠以“自私、小气、脾气大”等名声。这不就是变相地告诉孩子,你的权利不重要或被抢了反抗也没效,就得忍着吗?

心理学家表示,在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他们几乎所有的激情和精力都用在自我意识的构建上。

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孩子表达自我的意愿和方式,帮他们顺利完成自我意识的构建。

比如,孩子手中的玩具和零食,请保证是在其自愿的大前提下分享出去,而非逼迫。

03

那么孩子东西被抢,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立刻炸毛护犊子?还是“忍一时风平浪静”?

当然,都不是。

我们重在维护孩子的物权边界感,给予孩子面对冲突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硬杠和一味退让都不可取。

首先,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把尺子,不要告诉孩子没关系,拿走就拿走吧,反正家里还有,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其次,如果东西所属权明确,不管来抢东西的人是谁,是家里其他兄弟姐妹,还是好朋友、同学,都需要要明确告诉孩子,东西是你的,你不想给,可以要回来。并告诉(示范)孩子专业用语: 这个东西是我的(或我先拿到的),我还想玩,请你还给我。

礼貌不失大气,要一次对方不还也别气馁,就这样坚定的、不依不饶地要,相信也没那么多不懂事的孩子和家长。

因为,“抢回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几点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