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妈咪的产后体形恢复
剖宫产妈咪的产后恢复和自然产的妈咪有所不同。这个恢复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产后妈咪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呢?繁衍后代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所有的人都对此格外重视,因此,作为一种相当重要的协助分娩手段,剖宫产手术的功过利弊牵动着众多家庭的情感和神经。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其中大约有50%为剖宫产儿,一些医院剖宫产比率甚至更高,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剖宫产率控制在15%以下的要求。
什么是剖宫产
剖宫产就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
哪些孕妇可以考虑剖宫产?
胎儿过大,无法自然分娩
母亲骨盆狭窄或畸形
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短时间内无法通过阴道顺利分娩
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无法承受自然分娩
高龄初产
有多次流产史或不良产史,对胎儿的期盼更显迫切
产后恢复的不同之处
经历剖宫产的妈咪,她们的产后恢复与自然产妈咪有什么不同?
剖宫产毕竟是一个手术,与正常的阴道分娩相比,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易发生感染。
剖宫产术后不能很快恢复进食,可能会使泌乳减少,使哺乳的时间推迟,不能及时给孩子喂奶。
剖宫产恢复起来没有阴道分娩那么快。通常自然分娩4天后即可以出院,但剖宫产6-7天伤口才能愈合、拆线。
选择剖宫产,孩子因为没有经过产道挤压的过程,并发症会比自然分娩的孩子高,尤其是新生儿湿肺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生率增加。
至于生产对将来的夫妻生活,不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产,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伤口情况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产妇进行的是子宫下段剖宫产。因为子宫下段肌层薄,出血少,再次妊娠出现子宫破裂的几率低,所以临床上大多采用这种剖宫产方式。
当然,还是有不少医生为产妇采用“横切口”,这样产妇即使做过剖宫产手术,以后还可以穿新潮泳装、时装,满足了女性爱美的需求。
虽然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的伤口愈合越来越好,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手术,不可能不留下疤痕。至于伤口的大小,疤痕的深浅与手术当时的情况,胎儿的大小,产妇皮肤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产后护理
1、少用止痛药物
剖宫术后,麻醉药作用逐渐消退。一般在术后数小时,妈咪的伤口开始出现疼痛。此时,为了让妈咪能很好地休息,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天夜里会用一些止痛药物。当然,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用止痛药物,因为它会影响妈咪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妈咪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对疼痛做些忍耐。
2、术后多翻身
由于剖宫产手术对肠道的刺激,以及受麻醉药的影响,妈咪在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会感到腹胀。如果多做翻身动作,则会使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恢复得更快,肠道内的气体就会尽早排出,可以解除腹胀。
3、宜取半卧位
剖宫产的妈咪不能像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一样,在产后24小时就起床活动。因此,恶露相对不易排出。如果采取半卧位。同时配合多翻身,就可以促使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
4、产后尽力排尿
在手术前后,医生会在妈咪身上放置导尿管。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妈咪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另外,只要体力允许,在导尿管拔除后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产后生活
饮食
术后第二天,妈咪可以吃清淡的流质食物,如蛋汤、米汤,切忌进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待排气后,则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以后再恢复普通饮食。
卫生
剖宫产妈咪除了和自然分娩的产妇一样,要勤刷牙,洗脸,勤换衣,每天冲洗外阴1-2次以外,还要注意保持腹部切口的清洁。
产后性生活
在产褥期内,是绝对禁止房事的。产褥期以后,也就是产后42天后,产妇恶露已经干净,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防止再次怀孕做人流术而使子宫疤痕破裂,引起子宫穿孔。
常用的避孕方法可以是工具避孕。剖宫产后6个月可以考虑放置宫内节育环。对于避孕药物,如果妈咪尚在哺乳,要慎用,以免影响孩子,最好请教专业医生后再使用。
产后恢复操
在术后10天左右,如果一切都正常,妈咪可以做如下运动:
1、仰卧,两腿交替举起,先与身体垂直,然后慢慢放下来。两腿分别各做5次。
2、仰卧,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屈曲抬起右腿并使其大腿尽力靠近腹部而使腿跟尽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各做5次。
3、仰卧,双膝屈曲,双臂交合抱在胸前,然后慢慢坐起成半坐位,再恢复仰卧位。
4、仰卧,双膝屈曲,双臂上举伸直,做仰卧起坐。
5、俯位,两腿屈向胸部,大腿与床垂直,臀抬起,胸部与床紧贴。每次持续时间可从2-3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早晚各做一次。
祝愿剖宫产的妈咪在产后恢复顺利,做一位健康的妈妈,哺育健康的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