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封信孩子需要坚强的父母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觉得捉摸不透孩子的心理。我也试着从女儿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总感觉一片茫然,无法进入孩子的角色。女儿一会儿离我很近,一会儿又感觉很远。
回想往事,女儿的出生曾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孩子出生的那天,她爸爸就抱了一台录音机回来,说是给女儿放音乐。当时,孩子出生十天后就我一个人带她,有许多事情要做,洗衣、做饭、洗尿布,收拾家务。
那时,我一个人带孩子,医院工作又忙,也没有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正确引导,就按老一辈人带孩子的方法,总认为树大自然直,随她发展吧!学龄前这段,孩子渐渐养成了孤僻、任性、倔强的性格特点,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呀!
上小学一年级,学习、纪律、注意力都很好,就是写作业时要让大人陪着。为这事,她的父亲训斥甚至打过她,但都没有以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她。一年级结束,暑假就生了病。9月1日开学,9月4日我们搭车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近一个月,出院时大夫告诉我,要让孩子休学半年,每年复查两次。回来后,她哭着闹着要上学,家里没人照顾,我也不能请半年假一直照顾她,最后和班主任老师商量,就让她跟班上学。
在二年级、三年级的两年里,班主任和家长都没有严格要求,孩子从那时开始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怕吃苦,这件事又使我非常后悔。我现在才意识到,这两年养成的习惯,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如果能重来一遍,我一定选择让孩子休学,病好后再正常上学。
整个小学阶段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来了,五年中经常受到批评、训斥,没被评上过一次三好学生。
上初一后,我想这又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定不能像小学那样。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父亲因工作不顺心,一时冲动做了错事,被拘役8天,刑期没满就出现了精神方面的疾患。这事对孩子也是个打击,她认为自己的父亲不是个好父亲,使她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
现在孩子她爸病好了,但丢了工作,在家闲着。看电视,睡懒觉,也不干家务,家里乱乱的。平时我又上班又包家务活,累就累一点,也无怨言。我能忍耐,体谅她爸爸的心情。但孩子就不行了,父女两个经常发生口角,有时一较劲就是一周,叫他也不理,吃饭也不同时吃。我得两头做工作,这边劝丈夫不要耍小孩子脾气,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要多引导;那边告诫女儿,一个人的一生不是平坦的,总会有些坎坷,要学会体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当自己处于困难时期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丈夫和女儿都表示能理解,但一到有了冲突又恢复原状。女儿不想回这个家,不想见她的父亲。我休息时,我在家她也在家,我上班她就跟我到班上或去同学家,这真让我伤透了脑筋。
赏识视角
家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场所,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和驿站。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之间最强大的凝聚力和最有效的黏合剂。
◆家庭成员间平等而畅通地交流,是建立积极、和谐家庭氛围的关键。信中孩子与父亲也正是由于缺乏交流而相互赌气,互不理解。
◆孩子在幼年遭遇到疾病,对她是个打击。身体上的疾病造成心理上对自己的不满意,孤独的感觉让孩子在集体中找不到归宿感,经常以疾病为借口原谅自己,就会养成心理上的惰性习惯,表现出懒散、怕吃苦等行为特性。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父亲失去工作,被拘役,过着那种无所事事的生活,失去安全感是孩子心里动荡不安的直接原因。她与父亲的冲突与回避,表露了对父亲的失望。
◆ 为了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生活和心理空间,父母二人应该齐心协力,积极改变现状。做母亲的更应该在理解丈夫的基础上,帮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回到积极生活的轨道上来。孩子则会在父母共同的努力中感到安全、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