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多汗是什么原因?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管天热还是天凉,甚至在冬天,产妇后总是比正常人汗多,有的大汗淋漓,如果稍微活动或进食时,更是汗流满面,全身汗出,黏湿难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产妇在妊娠期间,体内水分积蓄,仅是血液就比孕前增加30%左右。一个正常人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1/10,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孕妇则要增加1 000毫升之多。分娩之后,这些体液在体内就成为多余的东西,不排出甚至会增加心脏负担。

  体内的水分排泄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二是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三是通过汗腺由皮肤表面的毛孔蒸发。这就是产后汗多的道理之一。此外,产妇甲状腺机能亢盛,尚未恢复,脂肪、糖、蛋白质代谢旺盛,故多出汗。

  另外,产后进食较多的高能量食物,又多喝汤水,这也是产后多出汗的原因。总之,产后出汗是一种生理调解现象,不必担忧。

  但是,产妇也必须注意,有一种病理性出汗,表现为汗出湿衣,持续不断,常兼气短懒言,倦怠嗜睡,或见睡中多汗,醒来即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呜等症状,这是病理性出汗,需要请医生诊治

  提醒:月子病必须月子治

  有些产妇在坐月子时,由于没有好,产后因风吹、受凉、饮食、睡眠等原因,得了月子病。大多数感到全身麻木、浑身沉重、冰冷、肿胀。一些人听说月子里得的病,必须在月子中治疗才能治得好,于是心中焦虑不安,苦恼不已。

  月子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是指从分娩后的第一天起计算,满一个月为期。中国的传统习惯非常重视产妇“坐月子”,因为,有许多妇女平时身体健康,可是,在坐了“月子”以后却得了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产褥期,产妇的身体和精神十分疲劳。怀孕后期“负担”过重,行动不便;临产前,心情又十分容易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临盆时,由于宫缩,使母亲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休息不好,身体非常疲劳;分娩以后,夜间要为婴儿喂奶、换尿布,白天又要照料婴儿,已经疲倦的身体一时很难立即恢复。加上产后体功能正处于“动荡”和重新“组合”的时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局部伤口未愈,恶露未尽。在这种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差的情况下,是十分容易得病的。如果产妇再不注意分娩后的身体保养,不当心冷热(冬天夜间换尿布、喂奶容易着凉;夏天贪图凉快而着凉),在这种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外感风寒、病邪侵入而致病。所以,一些老年人非常重视“坐月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但是,“月子中得病只有月子中治”的这种说法,却是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的。一个人得病以后,其治疗措施无非是药物(包括)、休息和营养。事实上,一个人生了病以后,除非病重得卧床不起,一般来讲都是只偏重于药物治疗(吃药、打针)而容易忽视休息和营养,但有些病,尤其是身体虚弱者,经过充分的卧床休息和良好的营养补充,是可以病去体愈的,而“坐月子”恰恰可以完全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有些老年人误以为“坐月子”能治好某些病。

  实际上,有许多疾病,例如细菌感染性疾病等,光靠休息和营养是难以治愈的,还得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才能病去体愈,这就是“月子里得病非得月子里治不可”的说法不够科学的理由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