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可能导致宝宝胆小粘人
宝宝们在婴儿时期,由于还没有学会走路,因此,一般在父母带宝宝逛街的时候,会用小推车或者抱着宝宝的方式进行。但是,很多妈妈们可能会发现,有些宝宝会特别怕生人,且特别喜欢粘着自己的妈妈,不想离开妈妈的怀抱。其实,这种现象的造成极有可能是由于宝宝的感统失调。下面,就来看看专家讲解的发育常识吧!
身高达标、体重适当、听力视力没问题,各项体检都合格,可为什么就是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活泼、反应快呢?胆小、黏人、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爱哭闹、总是笨手笨脚……所有这些情况,从一定角度来看,都有可能和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简称感统失调)有关。
所谓感统失调,是指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连接不畅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就像是道路堵塞导致了交通不畅。我国有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感统失调者占10%~30%。
专家针对北京市学龄儿童的调查则发现,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0.8%,轻度失调率为35.9%。
引起感统失调的原因很多,如孩子在发育过程缺铁、缺锌或母亲孕期用药、偏食等。相关专家认为,剖腹产儿童因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也比较容易出现感统失调。此外,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限制他们摸、爬、滚、打等行为,同样会导致孩子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问题时,应该提高警惕,可先到专业的儿童医院进行测评。听觉方面表现为听话不全、丢三落四、讲话结巴不流畅、词不达意;视觉表现为阅读出现障碍、老漏字和跳字。
触觉感统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偏食、脾气暴躁、黏人、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走路易摔倒、方向感不明、情绪不稳定等。此外,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
就像交通堵塞需要交警出来疏导一样,有感统失调的孩子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予以恢复。一般来说,3岁~12岁都是适宜的调整时期。视觉感统失调的孩子,可以进行走迷宫、玩拼图、看彩色图、丢沙包、丢玻璃球的游戏。
锻炼宝宝听觉,可以做躲闪跳游戏,即大人坐在软垫上,双腿并拢,宝宝与大人手拉手,双腿分开站在大人对面。待大人双腿分开,可以喊口令让宝宝迅速并拢双腿,跳进大人腿间。
触觉问题,可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拿梳子前端轻刺宝宝头皮、腋下、胸口等地方,还可把沙子、毛毯、树叶等不同质地的东西铺在地上,让宝宝光脚走,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平衡不好的宝宝可练习走平衡木或走直线。
培养宝宝对声音的反应
人类的听觉,在母亲肚子时的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出生后第6天就可以听到一些小声音。但婴儿对外界的声音开始表现出明确的反应,则是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而会积极地把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则是在头部能挺直之后。
1~3个月婴儿对声音的反应
(1)婴儿听到声音后可以把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并有眨眼、皱眉、张嘴、发出声音、四肢活动等反应。
(2)婴儿正活动时,听到声音会突然停止动作,睁大眼睛,闭上嘴巴。
(3)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发出笑声或发出声音,听到陌生人的声音会哭,只要妈妈一叫,就立即停止哭声,并转头找妈妈。
(4)当你微笑着对婴儿发出声音时,他也会以微笑来回答你,此时婴儿已能用声音、表情来表示感情与人交谈了。
(5)当孩子感觉到周围没有声音时,会发出哼哼声及哭声。
如何培养婴儿对声音的反应
如果婴儿对声音有反应之后,就要利用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积极地发展其“听力”。刚开始时,试着改变玩具放置的位置,如:放在他脸的右方、正前方、左方等,等待婴儿的反应,并加以观察,然后慢慢地移动玩具,使婴儿迫寻声音的方向。
也就是说,让婴儿对声音产生兴趣,使其保持注意力,进而培养其探索发音方向的能力。1~3个月是婴儿听觉器官发育最快的时期,给他多听音乐,与他多交谈,刺激听觉器官,对婴儿的语言发育有促进作用。
宝宝们在婴儿时期,由于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缘故,会对周身的一切事物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好的反应能力,如果宝宝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各个方面的感觉失调,就会感到自己十分的茫然,无所依靠,因而变得十分胆小和粘人。为了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父母们就要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多加留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