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很“安静”要警惕脑膜炎!
就发病概率来说,脑膜炎在3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更高,而且危险性更强。医师常能在门诊中见识细菌性脑膜炎的威力,因为,这种疾病急性发作起来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夺走一条生命。李栋方介绍,医院门诊前些日子就收治过一个从外院转过来的1岁小病号,到达急诊后,医生还未来得及诊治,患者就死亡了,尸检结果正是细菌性脑膜炎。所以,家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极为关键。
早产儿是脑膜炎宠儿
李栋方说,早产儿、早期破水并难产的婴儿,出生后无呼吸进行复苏术抢救的孩子,在脐血管插入导管的宝宝,都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宠儿。有的患者出生后两三天就会发病,也有的孩子在出生后2~4周才发病。
妈妈发现孩子光睡不吃奶,且不动不哭,那么就要留心警惕是否脑膜炎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发热,呕吐,易激惹(常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抽搐,尖声哭闹以及囟门膨起或绷紧都是常见的脑膜炎症状。李栋方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高度怀疑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必须立即上医院看病治疗。但是,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和普通的感冒发热极其相近,因此早期较难鉴别,也容易误诊。
勤洗手降低细菌浓度
细菌性脑膜炎是因细菌引起的,神经内科闫振文博士说,理论上讲,所有细菌都可以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其中脑膜炎球菌最多,其他的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也较为常见,幼儿多见的是双球菌性脑膜炎。这些细菌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呼吸飞沫、手部接触面部伤口传播等)进入脑内,开始大量繁殖,破坏细胞并释放各种细胞毒素等引起的急性脑和脑组织的炎症。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人体是出于一种健康的带菌状态。细菌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细菌毒力较强时才会引起脑膜炎的发作。因此,带菌者当中只有小部分人会发生脑膜炎。所以,还是那句话,注重饮食、有基本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这是防百病的根本。而病从口入,病从手入,基本的卫生措施进食前洗手,便前便后洗手,能有效减少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致病菌的浓度,减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