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音能力的规律?
(一)出生至三个月,最初的发声阶段
婴儿初始的喊叫是呼吸的开始,是发音器官最早的活动。该阶段的婴儿有两种声音,一是哭声,由身体不舒服所引起,另一种是细语声,发生在母亲对他微笑"交谈"的时候,是一种比较深沉的没有鼻化的呜呜声,如a、ai、ei、i、ou等。接着出现的是某些辅音,发生在大声喊叫之后换气停顿的时候,由于气流通过喉部口腔收到某些阻塞而引起,如m-ma ha等,此外,还有打嗝、咽食、吐唾沫以及笑声都类似于辅音。初始发声以发类似元音的占多数,辅音很少,都属一些气流冲出口腔就能发出的音,如原来闭着嘴,嘴一张,气流出来就成m-ma;所发元音也是与哭叫时的口形很相似的音,如a;只有很少是圆唇音,如u、ou。凡是需要舌、唇等较多部位参与运动才能发出的音,此阶段都没有;因为没有牙齿,所以也没有齿音。
这些声音锻炼了言语呼吸和舌头的活动,使软腭向下移动,有助于元音和辅音的出现。
(二)四至八个月,咿呀学语阶段
出生三个月后,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为了取乐而开始玩弄发出连续的声音和音节,于是进入了咿哑学语阶段。这时的发声特点是一个音节有节奏地重复发出。因为发音的增加,其中有些音很像词音,如ba-ba(爸爸),ma-ma(妈妈),ge-ge(哥哥),a-i(阿姨)等,这样成人就有可能利用形象进行强化。吃饱、睡足的时候、成人逗乐的时候,或者视线内有一个吸引他的目标(玩具),都会引发出更多的音。这时的婴儿发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婴儿和成人欢乐交往的一种表示。
咿哑学语使婴儿了解了有关语言的机制,练习如何控制和协调发音时的动作与呼吸,了解口腔发音和听觉结果的关系,学着把口腔的某种运动和发出某种声音联系起来,逐渐取得控制发音活动的经验。成人经常模仿婴儿的发音与其"对话",能使孩子发出更多的音,使发音器官得到更多的锻炼,并且,在下一阶段,婴儿就会模仿成人的发音。据研究,本阶段婴儿的发音又增加了b、d、g、p、n、f和ong、eng等音。
(三)九至十二个月,句子模式和词的萌芽阶段
约8~9个月,婴儿的咿哑学语发生了变化,除了同音节的重复,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而且出现了音调的变化,除发出第一声外,其他三声也出现了,国外有学者称其为"小儿语",很像对成人句子模式的模仿,可持续到1岁以后。成人无法辨认这种具有句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的非语言声音流的确切意思,但从它的音调变化中都使人感受到似乎含有命令、陈述、问题的意思,有时好像是在发牢骚。说明婴儿已经在为句子的物质形式做准备了。
类似词的音进一步增多,如jie-jie等,已经会模仿成人发出的词音,并开始将特定的声音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使声音具有了一定的意义,如发ba-ba时找爸爸,最初的词音就这样产生了。
该阶段婴儿还能自己"创造"一个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如东西掉在地上要成人捡起来时发"ng-ng",说明他已经知道声音可以作为符号表征意义了。
(四)一至一岁半,学话阶段的发音
这一阶段开始的时候,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都比上一阶段多,随着词音节的增多和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就减少了。这是一个由无意义的音节发展到词音的过渡阶段。
(五)一岁半至六岁,积极言语发展过程中的语音发展
从一岁半开始儿童已由单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的阶段,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已经消失,此时的发音已与发出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这时为了使音携带一定的意义,发音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就要服从于词的需要,由于他们的发音器官不成熟,因此存在着许多语音错误。据研究,在讲英语的儿童中,最常见的语音错误有:(1)删除,如用top代替stop,用da代替dog;(2)替代,如用浊辅音代替词首的清辅音如:用bie代替pie,用b、g代替p、k。(3)同化,如将doggy发成goggy或者doddy。
说汉语的儿童上述3方面的错误均存在,"删除"如"汽车",不是只发"汽汽"、就是只发"车车";"替代"如用d、t,替代g、k;"同化"如"老公公快快来"变成"老蹦蹦派派来"。汉语的叠音词的大量存在,笔者认为与儿童早期语音同化现象有关,如"汽-车"儿童发不出来,成人只能发"车车"让孩子模仿。
我国学者对幼儿阶段的发音情况研究较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一下的结论:(1)2。5岁~4岁是语音发展飞跃期,可持续到4岁半,4~5岁儿童的语音进步最明显。(2)幼儿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错误较多。(3)幼儿对zh、ch、sh(舌尖后清擦音)、r(舌尖后浊擦音)的发音感到困难,zh、ch、sh容易与z、c、s相混。(4)将后鼻音neng、ang、ing发成前鼻音nen、on、u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