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大家都比较关心预防接种后是否具备免疫效果。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预防接种后可以有效避免相应疾病的发生,但是,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1。接种剂量
一定剂量范围内,免疫力产生和接种剂量成正比,即:疫苗接种剂量越大,产生的免疫力越强,免疫效果越好。但接种剂量不能任意增减,应按生物制品规定进行。剂量过大过小均可造成免疫耐受性,影响免疫效果,剂量过大还容易出现接种反应。
2。接种次数
活疫苗在体内得到繁殖,产生较好免疫效果,故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死疫苗、灭活疫苗及类毒素注入人体后不能繁殖,且反应迅速、消失快,如不进行多次注射,常常达不到免疫效果。需强化1~2次才能产生较好免疫力。
3。接种间隔时间
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间的间隔。前者的时间长短根据预防接种制剂的性质、产生免疫反应的快慢、注射后肌体吸收快慢而定。我国目前规定:不加吸附的疫苗,最低限度间隔7~10天注射一次;类毒素或吸附制剂,间隔4~8周。若免疫计划安排有困难,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加强免疫间隔需根据体内抗体消失的快慢而定。按时进行加强免疫,能很快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增强免疫效果。
4。免疫途径
每种生物制品均有最适宜的途径。如小儿麻痹糖丸口服效果最好、最方便,麻疹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则以皮下注射效果最好。应根据疫苗的免疫机理,选择最适宜的接种途径。
5。年龄
新生儿期开始合成抗体,可成功接种卡介苗。母体传给婴儿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到出生后6个月,故8个月后才需接种麻疹疫苗,否则干扰抗体形成,影响免疫效果。
6。冷链系统管理
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方法制成。大部分是蛋白质,或由脂类、多糖和蛋白质合成复合物,有的还是活微生物,一般均怕热、怕光,需要冷藏。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需要的多环节链式贮存、运输设备称为冷链。冷链设备的短缺或管理不善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因此出现接种反应。
(责任编辑:易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