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你没有害怕的理由
2000年9月5日
今天真高兴,我开始休年假了,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呢。想想自己可以尽情的陪女儿疯玩,来弥补这段时间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小宝贝的愧疚,心都飞上了天。这些日子,我都快大撒把了,一切都由奶奶来负责。虽然,我知道老人的教养方式有许多欠缺,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力不从心啊!这不,机会来了,我可以好好的表现一把了。
吃完早饭,带小雪下楼骑车。虽然她刚刚两岁,车技蛮不错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都不成问题。粉嘟嘟的小脸,配上粉色的自行车,沐浴在秋日的阳光里,一切都那么和谐。就在这时,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对面走来一位小伙子,离小雪还有4、5米的时候,小雪变的紧张起来,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车也不骑了,靠在路边,一脸惊恐的表情,直到这位小伙子走远了,才恢复了正常。此后碰见的几个生人,都是同样的反应,好象对男士的反应更强烈些。我们在院子中间的小广场上玩,如果没有别人,小雪兴奋地到处跑,尖叫,可是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她立刻胆怯了,不敢离开妈妈半步。
我心里明白,小雪从小就胆小,去年国庆节,小雪刚一岁多时,我们带她第一次到山东的姥姥家,姥姥、姥爷、舅舅、大姨居然没有一个能从爸爸妈妈的怀里把她抱过去的,住了一个星期,爸爸妈妈也就把她扛了一个星期。姥姥爱莫能助,一个劲地说:“这哪像北京长大的孩子!”当时,她只是不让生人抱,并不排斥生人,不至于严重到这种程度。可现在……这一天,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晚上,我跟先生谈起了这件事,先生说:“不会是有什么情感障碍吧?还是咨询咨询专家吧。”
2000年9月6日
根据专家的指点,造成孩子这种性格的原因,有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养育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来慢慢脱敏。
具体方案:
第一步:分析出宝宝害怕的是哪些人或事情,确定要攻克的目标。如果特别害怕男士,就从男士入手。
第二步:选择宝宝经常活动的地点作为训练场所,如小区里的花园。带着宝宝去花园里踢踢球,玩一玩。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第一个星期,和宝宝象往常一样出去玩。不过,要厚着脸皮凑热闹,哪人多去哪,哪有男士去哪,就和宝宝在聊天的或遛弯的男士旁边玩。宝宝可能不太适应,这需要妈妈开发出好玩的游戏来吸引宝宝。例如,把球从后脑勺上扔过去,双脚夹球走。这样玩两三天,根据宝宝的反应采取下面的步骤。
第二个星期,这时宝宝已经习惯和大人一起在人多的有男士的地方玩(如果不适应接着进行第一个星期的方案),那现在就要培养她自己能接触陌生的男士。利用球,妈妈可以把球踢到离自己不远处的男士旁边,让宝宝去捡回来,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害怕,妈妈要鼓励,夸宝宝勇敢,也可以陪她去捡,然后慢慢地过渡到宝宝自己去捡。不能恐吓宝宝,要多鼓励。同时,碰到认识的男士时要建议宝宝打招呼,如果宝宝有害怕的神情,要向宝宝说明“这是某某小朋友的爸爸”以增加宝宝的亲近感。
第三个星期,让宝宝有单独和男士待在一起的机会。和宝宝说,妈妈要去扔垃圾,让她自己和叔叔(当然是邻居或熟人)在这等一会儿,看着妈妈去扔垃圾。逐渐过渡到宝宝和叔叔等着的时候看不见妈妈的行踪。
第四个星期,复习以上的步骤的同时让男士抱宝宝。如果宝宝高兴地让叔叔抱抱,那她已经基本上没有恐惧感了。
2000年10月20日
经过专家的指点和全家一致地努力,小雪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不能做到落落大方,但是见到生人已经很坦然了。在大人的鼓励下,也能甜甜地叫叔叔、阿姨。在院子里,和几个同龄小朋友玩得非常高兴。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全家商定,除非天气特别恶劣,每天必须保证两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能再让小雪圈在家里,要给她创造一个社会化的环境。
2001年6月8日
近一年,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带着小雪去院子里玩。有时下班晚了,回家匆匆吃几口饭,也要出去走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雪变开朗了。这个星期天的下午,午睡后我和爸爸带小雪到楼下玩新买不久的遥控车,还带着她的小自行车。小雪很高兴,当她骑着自行车追上了爸爸遥控的小车,便发出朗朗的笑声。有时自己也试图操纵遥控车,尽管经常把小车撞得鼻青脸肿。一会,又来了几个小朋友,大家玩得很高兴。后来,不知谁提议:小朋友们唱歌吧!小雪第一个站了起来,非常认真地唱了一首《小燕子》,唱完了给大家鞠了个躬,奶声奶气地说了声“谢谢大家”。虽然咬字还不清晰,调子也不太准,但是她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另外两位小朋友却扭扭捏捏不肯唱,一位观众妈妈说:“孩子们的性格可真不一样啊。”我欣慰地笑了,心里说:“这其中的故事,只有我知道。”
2001年9月14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小雪上幼儿园了。我们近一年的努力究竟效果如何?虽然她进步了许多,但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我心里没底。在上星期入园准备家长会上,园长说有的孩子会哭闹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我们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小雪哭闹,可是,第一天,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雪一直很高兴,只是在我把她交到老师手里要离开的时候象征性地哭了几声,我离开后在窗子外面观察她的反应,她哭了一会就和老师去玩玩具了,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严重。两个星期过去了,我们几乎如释重负,小雪虽也有哭闹,也因不适应而小病一场,但我们还是给她的表现打了高分,有一天早晨,她居然能够在教室的门里平静地与爸爸妈妈挥手bye-bye。小雪喜欢上幼儿园了,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后记:在儿童偏差行为的矫正过程中,具体的、适合孩子的方案和指导很重要,但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家长的恒心和毅力。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自己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