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 敲响养育警钟
其实,儿童孤独症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有怪癖固执行为,在与人交往上有障碍的话,不妨带孩子到专家那里看一看——及早干预和矫正,这样就可以挽救孩子的一生。
孤独症小个案
周周1岁以前生长发育正常,1岁8个月时家人发现他不太合群,不与邻家小朋友一起玩。在家中一直由爷爷、奶奶带领,爷爷、奶奶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平时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讲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周周一个人玩。家人与他讲话时常面向一侧,不正视讲话人。在需要帮助或情绪激动时会叫"爸爸"、"妈妈",但主动言语极少,往往以动作代替言语,需要什么东西时就拉着家人的手到放该东西的地方,拿到东西后便独自去玩,如果得不到东西就大哭大闹。看到电视中母亲与儿子亲近时会流眼泪。对电视中的广告内容特别感兴趣,一旦听到任何广告,即放下手中的玩具而来看广告,广告结束后再去玩自己的,对动画片、和其他儿童喜欢的汽车,他并不感兴趣。对妈妈的手提包却很感兴趣,妈妈上班时,拉着并闻着提包送妈妈出门,妈妈下班时,也要拉着、闻着提包迎妈妈回来。一次,妈妈用了新提包,患儿看到后则大叫,不让妈妈使用新包。换用旧包后患儿则安静如前。对小人书和画册不感兴趣,但喜欢翻看有文字的书。玩积木时不会搭建成某种建筑,只会机械地把某种颜色的积木堆在一起。
周周曾进幼儿园一个月,入园与妈妈分开时无任何情绪反应。在园中自己玩,或站在一处,不与小朋友一起游戏。老师讲故事时也不听,自己干自己的事。擅自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常常影响别人。发现问题以后,父母带他去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和青少年咨询门诊,经医师确诊周周患了儿童孤独症。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指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的精神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离奇、孤僻离群,沉缅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别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具有以下特征:
(1) 极度孤僻,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
(2) 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3) 重复简单的游戏活动,并渴望保持原样不变;
(4) 缺乏对物体的想象能力和灵巧的运用能力。
(5) 发病多数在3岁以前。
小贴士: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有哪些?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如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围产期并发症以及器质性因素,患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典型表现
典型的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古怪的行为方式,称为“孤独症三联症”。
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眼睛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当父母离开时,没有任何的依恋;父母回来时没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势;当他痛苦或烦恼时,不会向父母流露和寻求帮助。
对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别人碰他或拉他,则主动躲开或挣脱走开;要走到某一目标时不顾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当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时,则会拉着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则不再理人;当他害怕时,也不会寻求保护。
语言发育障碍
一部分孤独症患儿从来不说话,终生默默不语;一部分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而且所讲内容少。说话如鹦鹉学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模仿言语),有时会对以前别人所讲内容进行重复(延迟性模仿言语)。
不能主动与人交谈,不会以提出问题的形式维持与别人的交谈,即使讲话,所讲内容与当时人物、环境内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别人是否听懂或是否在听。
不会使用代词或代词使用颠倒,如令其“把你的手放在她的手上”,患儿会拉着讲话者的手放在自己手上。 常用错的是“你”、“我”、“他(她)”,有时会把名词用混淆,如“把糖果放入盒子”,“把盒子放到柜子里”,他会说成“糖果放进柜子,把柜子放到盒子里”。
言语缺乏音调,缺乏抑扬顿挫,从话中听不出喜恶爱恨。有时在高兴、满足、烦恼、不满时会尖叫或喊叫。不会使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要求和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