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中须知的十件事
一、婴儿娩出后,产妇适当休息调整,即应担当起养育婴儿的重任,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这对产妇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分娩之后尽快给宝宝喂奶,最好是在分娩后第一个小时之内,之后每当宝宝出现饿的迹象就给他喂一次奶。
宝宝饿的表现有努嘴、用鼻子拱乳头等。如果想试探宝宝是不是饿了,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脸颊上,如果宝宝张着嘴扭过头来找你的手,那就说明他已经嗷嗷待哺了。
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哺乳次数外,还应注意夜间喂养。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通过频繁的乳头刺激,既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乳母康复,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据临床对比观察,早吸吮比晚吸吮的泌乳状况要好得多。
二、母婴同室
有人曾认为,婴儿刚刚娩出,那频繁的哭闹声会影响乳母休息,故采取母婴分离的办法,只是在喂奶时才让婴儿回到母亲身边。其实,这样做对乳母、婴儿均不利。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气味等,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
三、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尤其重要
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
有些母亲担心身材走样而不愿意给孩子哺乳,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哺乳是不会引起乳房下垂的,相反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乳房悬韧带的弹性。女性在妊娠时期乳房仍继续发育,乳房张大后如果护理不当,极易松驰。因此孕妇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乳房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乳房,同时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生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后乳房是否下垂与哺乳前乳房的情况有关。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
四、不定时喂奶,按需供给好处多
初生几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不宜刻板固定时间喂奶,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因为母亲乳汁较少时,给小儿吃奶的次数相应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小儿吸吮的刺激,也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继而乳汁量也会增加,到此时吃奶间隔就可以相应延长。假如固定喂奶,小儿因饥饿哭闹,时间长了小儿哭累了,等到了喂奶时间小儿也因困乏疲劳,吃奶也不会多,且哭闹使小儿胃内进入许多气体,吃奶后也会引起呕吐。足月儿大致隔三四小时喂奶一次。至于每次喂奶的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至20分钟。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五、保持乳房健康有利于泌乳
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条件。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对有效地提高泌乳质量极其重要。产后宜经常用开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以免造成乳头干燥皲裂。对于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不适者,可轻轻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一旦出现乳头感染,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乳腺炎的发生。乳母内上衣应该穿着软布料衣衫,不宜衣着化纤、粗糙之衣,谨防对乳头的不良刺激。
六、适当增加乳母营养,是乳汁充盈的重要保证
产后,妈妈要摄取营养丰富、水分充足的食物以满足月子里对营养的需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饮食方法。
增加餐次:每日以5-6餐为宜,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胃肠负坦。
食物应干稀搭配:干的能保证营养的供给,稀的能保证水分的供应。
荤素搭配,避免偏食: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摄取食物,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清淡适宜:一般认为,月子里应该吃清淡适宜的食物。清淡适宜,就是葱、大蒜、花椒、酒、辣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盐也应少放。
注意调理脾胃:月子里应该吃一些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楂、大枣、蕃茄等。山楂可以开胃助消化,还有促进子宫恢复等作用。
七、充分排空乳房,可促进乳汁分泌
在以往,很多产妇认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会越产越少。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这样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当然,也可以使用优良品牌的电动吸奶器,这种吸奶器能科学地模拟婴儿的吸吮频率和吸力,能更有效地达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八、正确的哺乳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次喂哺先让婴儿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使宝宝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浮晕。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吸吮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凸起,两侧乳房应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的美观。对于乳头凹陷或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喂饱婴儿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九、注意哺乳细节
哪怕婴儿有吸奶问题时,也千万不能给他喂奶嘴。一旦吃了奶瓶,婴儿就很难再学会正确的吸奶头的方式了。而且吸橡皮奶嘴比较省力,也会使婴儿不愿意吃母乳。实际上,即使婴儿没有吃奶问题,在一个月以内,也应该尽量避免喂奶瓶。开始引入奶瓶时,每天只喂一次,观察婴儿吃母乳不受影响,再逐渐增加吃奶瓶的次数。
在婴儿吮吸乳头的时候,应该含住大部分乳晕,因为压迫乳晕有益于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乳房轮流喂哺,以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双侧乳房轮流喂哺,婴儿在一天内可以从两边的乳房获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后奶,营养全面,不仅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与“休整”。
十、注意防止婴儿吐奶
婴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如果吐奶严重,往往影响婴儿的吃奶“兴趣”。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且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婴儿吃奶时如果吸入较多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其实,只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下列的步骤可以减轻溢奶的情况:
喂奶时要平静缓慢。
在喂奶中避免突然地中断,有声响或亮光的刺激,或存在其他容易分神的事物。
在喂奶后让婴儿采直立姿势。
喂奶后不要和婴儿剧烈的玩耍。
在婴儿很饿之前就喂奶(别让婴儿哭的很厉害)。
如果喂奶瓶,确定奶洞没有过大或过小。
睡觉时整个小床头部垫高,让婴儿的头比肚子高或右睡。
所吐的奶如果是豆腐渣状,属于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为正常现象。假如婴儿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属于病态,应该去医院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