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中先建善心再学防人
有一种计算机游戏,玩法是依据着剧情,在计算机发问时,选择不同的方式回答,可导致往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剧情,由此引申出多个结果。
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岂不是也正在玩这种游戏?生活中,会遇到孩子不时向你询问一些处事的问题,这其实是建立孩子人生观的重要时刻,切勿掉以轻心,应谨慎回答。给孩子灌输了正确的观念,抑或制造错误的信息,全赖父母如何运用经验和智能,选择答案。
就用“小孩子跌倒”来打个比方,究竟是实时过去将他扶起,还是鼓励他自行站起来?
事后,该是斥责他不小心,还是哄他不要哭?不同的处理方法,足可令孩子长大后,走向不同极端,变成一个听话却不勇于冒险的胆小鬼,又或是一个无所畏惧、做事不顾后果的人。昔日的老人家,见后辈摔跤,会抢前拍打地面,算作是对那片“害”孩子跌倒的土地作出的“报复”!俗语有道:“拉屎不成,归咎地硬”,这又会使他日后变成个什么样的人呢?
还有诸如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被老师冤枉等问题,亦属常见。
当中亦有较为软性的抉择,并不直接关乎于孩子本身,而是当孩子们在街头看见了乞丐,该是如何向他们提出指导。街上的乞丐,除衣衫褴褛外,有的是残废了手足,有的是满身疮疥,亦有妇女手抱婴孩求乞。若然孩子开口问:“要不要给他施舍?”父母该是如何反应?
从前的父母,会从裤袋里掏出零钱,交到孩子手中,让儿女亲手种福,将碎银放在乞丐的面前。如今的父母,会用电光石火的速度打量那“讨饭的”,再施展一招“慧眼识穿人”,提醒身边的孩子:“别中计,这家伙是假扮的”,说罢就赶紧拖着孩子“逃亡”。别说是碰到了“讨饭的”,路上一干的卖旗筹款,慈善推销,同样也是一边轻呼“骗子”,一边扶老携幼拔足飞奔!
施舍一个小钱,是善心的表现,也是济弱扶贫的教育。然而,大家的疑心也不小,谁都知道,这年头是满街的“假乞丐”,本身有家有室有积蓄,根本不用行乞,却把乞食当成一种职业,天天“上班”。
更可怕的,是进展成为“企业经营”,骗取市民同情。操控着这一批乞丐,其实盘中之钱,尽入幕后黑手的袋中。更甚者,有歹毒的匪帮,拐抓些小人儿,砍断其手脚,运到各地当乞丐。对这些坏分子,若加以援手,实质是助纣为虐,变相“帮衬”犯罪集团,反而使更多人受害。
然而,在孩子面前,对行乞者视而不见,岂不也是灌输入了一种拒绝帮忙别人的观念,令他们变成事事怀疑,不信任周遭的事物,戴一副脱不掉的有色眼镜?谁是乞丐,谁是骗徒?
如果是一竹篙打翻一船人,那些真正需要援手者,可不就更加孤立无援?只为了恶劣的骗徒,却完全消除了自己以及孩子们的善心,不也是以恶易恶的下策?向子女示范了“凡有怀疑就往坏处想”的错误观念,对整体人生观、世界观,并没有裨益!
帮忙他人的原则,应是宁纵毋枉,即使错帮了几人,也不愿一个真正需要相助的人受到了冷落。所以,对于街头的乞丐,倒不如一律当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假如那只是无伤大雅的一角几毫,纵是受了骗,吃了亏,只要是亏得起,又何须要耿耿于怀?功利的社会,不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交替循环?许多时候,明知是做了“被利用”的角色,也会安然地、慷慨地,接受和完成任务,也就是这么个显浅的道理。
亏不起的人,做不了大事。切勿让外在的环境问题,扭曲了孩童的心性;先建立善心,再学习防人,更是个理想的成长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