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在亲情依附中断奶?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断奶意味着孩子成熟了,一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因而孩子有了接受下一个阶段挑战的准备。断奶的关键是要循序渐进,因为断奶是个过程,而不是一时的事件。

  在逐渐地断奶的过程中,父母要细心地对宝宝加以照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掌握各方面的能力。应该按照我们所讲述的养育宝宝的基本方法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对宝宝的啼哭作出及时的响应,为宝宝哺乳,把“宝宝”穿在身上。所有这些都是十分符合孩子天性的教养手段,能够减轻孩子在学步期的不安,让孩子摆脱压力、顺利地应对挑战。如果孩子在学步阶段仍然吃奶,有时仍然被包在三角吊带中“穿”在父母身上,仍然得到父母的及时响应,那么孩子在这个阶段继续得到了依附性的教养,因而有能力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

  在实践中,观察过许多学步期的孩子,他们与书上读到过的一些孩子并不相同。见过的这些没有过早地断奶的孩子都是有自信的、向上的孩子,并不消极,他们以及他们的妈妈并不像育婴书籍和儿童杂志上所描写的那样糟糕。我们注意到,品行最好的孩子都是在最适合他们的时候才断奶的。

  但是,延长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否会宠坏孩子呢?如果母亲出于占有孩子的目的,以牺牲孩子的继续成长为代价,为了满足自己的感情依恋的需要而紧紧地抓住孩子不放,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肯定的。如果只要自己和孩子认可,妈妈可以在任何一个依恋阶段给孩子断奶,那么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与一般认为延长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会妨碍孩子的独立性的看法正相反,我们发现如果孩子的任何依附阶段都不过早地结束、在他们自己愿意之前不过早地断奶,那么孩子实际上会变得更具有独立性。许多关于依附性的研究也为我们的观察提供了支持。

  早早地就给孩子断奶的妈妈认为她们可以得到一些自由。实际的结果有可能是这样,然而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认为,学步期孩子的多数不良行为,比如发怒和情绪对立等等,实际上都是由于过早地让孩子不再依附母亲而引起。早早地给孩子断奶,早早地让孩子离开主要的照料者、离开家门,这在西方世界是一种通行的做法。而在孩子的教养方法上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也是西方世界所特有的现象。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在亲子关系当中,确立与孩子年龄相称的教养形式的最佳途径是让孩子自己走向独立,而不是父母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过早地摆脱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