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带孩子看中医
历代中医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首位,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因此可以通过望神色、形态、苗窍、指纹、二便来诊察内脏的疾病。
就诊前家长应安抚病儿,缓解病儿的紧张心理,孩子哭闹时不要吓唬说“打针”等等,力求使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就诊,这时孩子的神态表情是最准确的。不要给孩子在面部施用化妆品,不给孩子吃过热、过冷、和有颜色的食物、饮料。过热过冷饮食会使舌头受刺激而产生舌质色泽深浅的变化;吃有颜色的饮食,会造成染舌,如吃橘子、橘汁会使舌苔颜色变黄,吃巧克力会使舌苔变为黑褐色,吃杨梅、酸梅汤会使舌质染红,都影响了医生的正常的诊断。
小儿许多疾病均有发疹。家长在病儿就诊前,需看看周身有无出疹现象,若有疹观察是在什么部位,来医院前最好给孩子穿松软、易解、好脱的衣裤,便于医生亲自检查。家长配合的好,经常通过疹子的表现,会及时发现一些急、重疾患,如“流脑”、“麻疹”、“猩红热”等。
中医对三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都要看看指纹颜色变化,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家长带孩子来看中医时,要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净,候诊时也不要让孩子乱摸、或拿着食物、糖、豆、蛋糕等把手弄脏,这样医生在看指纹时就很容易看清楚。
孩子大小便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尤其是腹泻的病孩,来看病时,家长要带一份新鲜的大便,给医生看看,便于做化验检查。若发现尿有不正常时,就需带一瓶清早第一次尿,来医院化验检查。
中医儿科问诊有独特之处,要求家长对病儿情况全面了解,并讲述清楚,准备回答医生的各种提问,家长要向医生反映哪些情况呢?
1.病孩的准确年龄,对疾病诊断及合理用药有意义。
2.病孩的畏寒、发烧情况,包括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通过家长与孩子接触时的感觉反映出手足心热、头额热、哺乳时口热等症状。
3.病孩出汗的情况:白天出汗还是夜间出汗,出汗后退烧还是不退。
4.有无头痛、头晕、肢体痛等。
5.大小便情况:主要是病孩的便次数、形态(干、稀)颜色、量之多少。
6.饮食情况:食欲状况、饮水情况、有无特殊嗜异现象等。
7.睡眠情况:安静、多梦、惊叫、哭闹、契齿等。
8.病儿的生产史(是否足月、顺产、难产及出生情况)。病儿的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情况)。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智力发育及学习情况等)也要尽量阐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