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谁之过?
如何判断“假性性早熟”和真正性早熟
父母与孩子一起洗澡时,如果发现孩子有“第二性征”萌动的苗头,不要惊慌失措。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内分泌的阶段性波动引起,孩子的骨龄并未超前,一般称之为“假性性早熟”。只要注意调控,不让孩子接触“情色类”视听作品,假性早熟不一定会发展为真正的性早熟,无需打针吃药。
一旦拍片发现骨龄超前,可确诊为“性早熟”。作为父母,也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你愿意少吃些炸鸡腿,愿意好好锻炼,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吗?”
如果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孩子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调控方案也容易得到配合。
楠楠今年6岁,在幼儿园的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女孩双乳下面有硬块,老师打电话让楠楠妈带她去看儿童医院的“性早熟门诊”。在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她的骨龄已有8周岁,医生建议打一种延缓发育的进口针,每月一针,直到楠楠满9岁。“否则楠楠有可能长不到1.5米,而且身体发育会远远超过心理发育,这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晚饭桌上,楠楠妈与楠楠爸互相指责对方是导致楠楠“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楠楠妈受指责的理由是:整天带着楠楠看男欢女爱的电视连续剧,使她受到超前的“情爱启蒙”;经常给楠楠吃炸鸡汉堡、炖鸽子汤。
楠楠爸受指责的理由是:溺爱女儿,专买反季水果给孩子吃,什么冬天的草莓、葡萄,春末的橙子和桃;说黄段子从来不避女儿;还有整天带着女儿去啃鸭颈……
专家认为,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缘由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视听产品中“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以及整个社会的“泛情爱化”资讯;其二是不当的喂养方式。
前一点全靠父母有意识地切断这种视听传播途径,为孩子制造一个相对纯净的儿童情感空间。后一点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品
●可入药的大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