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问题及解决方法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目前城市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独生子女的议论很多。有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儿童教养的关键在早期,因而独生子女问题解决的重点也在早期。
一 积极因素
·在现代优生科学指导下生的孩子,是“集父母气血之精华”,具有良好的先天遗传素质。能受到周密的养护,生长发育良好,这种生理上的优势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独生子女中智力达中上占多数。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报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而独生子女家长的这种愿望尤其强烈,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他能享受到充分的爱抚,心理上易得到满足,能形成积极乐观,活泼向上的性格。而良好的性格又能增加孩子与成人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为智力开发奠定基础。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富裕,从物质上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三口人的家庭里孩子的地位和关注是占优势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人物, 是父母的希望,精神的寄托。父母把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经常带孩子玩耍,散步,旅游,培养和增强了孩子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丰富了知识面。
二 消极因素
·父母充当了家庭保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期这样,孩子的语 言发展都滞后于正常儿童了;父母过分关心孩子的吃,穿,住,玩,想尽办法让 自己的独生子女超过别的孩子,父母的虚荣心助长了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使孩子 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产生了高人一等的思想,凡事必要以“我”为中心,极易养 成自私任性,孤僻等不良心理。
·家庭中没有把孩子放在受教育的地位加以正确的管教和引导,常见的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千依百顺,要啥给啥,有求必应,父母心甘情愿受孩子支配, 这样娇惯的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受照顾,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 只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从小娇养惯了的孩子把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漠不关心,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善交际,将来很难适应社会集体生活。 家里没有兄弟姐妹这一环境因素,使人格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家里玩的, 吃的都属于他一个人,是他的天下;加之现在高楼单元住房又影响着小孩之间玩耍和游戏,因此他无法与其他孩子分享,没有互相帮助的机会,缺乏谦让的体会,缺乏与人共同生活必需的各种品德,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三 对策
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不把孩子摆在特殊的地位上,处处把他当中心人物,照顾重点,而应让他感到自己与别人一样,相互是平等的,在行为上要对 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敬长者,对人有礼貌,热爱劳动,不浪费饭菜,不要事事只顾自己等。
选择小伙伴:小孩是喜欢模仿的,从模仿中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儿童心理就是在对围人们的语言和行为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而模仿的最好对 象是儿童伙伴们。因为他们年龄特点相似,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极易互相影 响,这种模仿作用是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上幼儿园:幼儿园是对三到六岁的孩子实行集体教育的机构,有符合教育要求的组织领导和执行教养任务的专职人员负责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早期教育。三岁的孩子,大脑机能基本完善,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时的孩子充满了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渴望知道得更多。上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到集体中去,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又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团结友爱的品德,这比家 长 独自在家单个进行要容易得多。孩子入园后还可以克服独自在家形成的坏毛病。
端正父母的态度: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子女数目的多少本身并不会接地,明显地影响子女的行为问题,如有行为问题则多与父母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养育方式有关,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六个“不要”和一个“一致”:
·在教养方式上不要“溺养娇惯”;
·在教育重点上不要“重才轻德”;
·在教育方法上不要“简单粗糙”;
·在能力培养上不要“包办封闭”;
·在相互沟通上不要“强加与人”;
·在成材希望上不要“拔苗助长”;
·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培养独立性: 不过分保护,否则会妨碍他们身心正常发展,变得好哭,胆怯,依赖心增强,放弃尝试。 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做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培养其独立性。让孩子分担家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 家长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破坏孩子学习的机会,干扰孩子创 造性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