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早认字的四大误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关于提早认字的误区

  以下是讨论中我发现在父母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和我的一些看法。

  误区一 早认字可以提早自主阅读

  有网友认为:孩子早认字就能提早自主阅读,提早自主阅读对于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掌握知识以及培养学习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好处。

  好好快4岁的时候开始对文字发生兴趣,通过平时在路上看路牌、讲故事时认识的字,她已经能读一些很简单的书了。那个时候,她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读的,比如:“小-白-兔-对-小-黑-兔-说-你-真-黑”,如果一边读一边理解这句话,除了理解每个字的意思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更复杂的思维转换,那就是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过程。

  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抽象符号,即使是汉字这样的象形文字,和图形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成人读文字时,需要先把这些文字符号转化为它的具体含义,再去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这里面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而对于幼小的、尚没有建立丰富感观和认知经验基础的孩子而言,这种思维过程的实现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当然,我不否认有神童的存在,那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好好认字以后,基本上还都是让我读故事给她,刚认字的时候,她拿起书来看,纯粹是觉得好玩。现在好好快5岁了,已经真正进入阅读的敏感期,随着她认的字越来越多,思维也进一步发展后,才真正能沉浸在书中。通过与她的沟通,我发现,除了那些我以前讲过的书,或是书中讲到的是她接触过的事情之外,如果自己看新书的话,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

  成人读书给孩子和孩子自己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成人读书时,对词汇的连贯、融合故事情节的语气语调,以及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及时讲解,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感受书中的内容。所以,很多上学之后的孩子,虽然认识了很多字,还是更愿意让父母读书给他听。此时请不要焦虑,不要担心怎么认字了还不能自主阅读啊,欣然读给孩子就好了。

  薛涌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是转载的塔夫脱大学教授Maryanne Wolf在《阅读大脑的故事和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结果:

  “真正的阅读需要把大脑不同部位复杂的功能综合起来。这包括视觉、听觉、语言、概念生成等等。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所谓的‘髓鞘形成(myelination)’。……‘髓鞘形成’一般要在5到7岁之间完成。男孩在这方面则偏晚一些。”——懒妈补充:这个研究结果,其实和蒙台梭利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儿童阅读敏感期要在5岁左右才能到来的结论,是非常吻合的。

  “Maryanne Wolf的理论基本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读书识字是从5到7岁之间开始(懒妈补充:人类大脑永久记忆也是从5岁以后开始的,此时最适合开始抽象知识的学习)。如果把这个过程强行推前,比如在四五岁之间开始,就等于让孩子执行一些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凭借视觉或者听觉机械地‘阅读’,其实不过是对声音和图像的死记硬背而已,创造的是一种‘阅读’的假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