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爱打人
近来我带宝宝出去玩,发现如果小朋友靠近宝宝,宝宝就伸手打,很有攻击性。我很担心,咨询了一些育儿专家,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现在把我所知道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供遇到象我这种情况的妈妈们参考。
1、“我”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孩子就容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2、“我”受遗传因素影响。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3、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影视剧等传媒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产生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方说孩子看暴力片、武打片,或者玩一些暴力游戏,这样都会让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大大加强。
4、“我”的挫折感。
所谓挫折感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达到所产生的一种失败感。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往往就通过侵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5、“我”犯错后不正确的强化作用。
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如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某些要求的话,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的。有的父母对与邻居孩子发生的纠纷中占上风的孩子得意地夸奖,这也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骂出一句脏话,受到人们的注意,引起伙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
6、父母对“我”的不合理保护。
当孩子与伙伴经常发生争斗或者合不来时,大人们经常会出于各种考虑不再让孩子出去玩了。不与同伴进行任何交往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如果将孩子与同伴隔离开来,孩子就不能发展起各种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在与同伴交往游戏时,孩子往往还要进行各种思考和推理,还能感觉到非常快乐,获得一种归属感。
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我有时候会跟宝宝说妈妈不会打你,但你做错事了,妈妈会打的。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妈妈在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随便说打、骂等不文明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