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女性健康

国家健康网三九健康39健康网健康女性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蜀山区作为此次安徽省合肥市唯一入选城区成功创建

国家健康网三九健康39健康网健康女性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蜀山区作为此次安徽省合肥市唯一入选城区成功创建。目前,蜀山区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健康女性、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构建健康促进同环境、教体、文化等多领域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列入区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讨部署,建立区、镇街、社区工作网络,明确工作目标、建设标准和部门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国家健康网。

  (二)考核保障。区政府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卫健、教体、经信等牵头部门定期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三)投入保障。将慢病综合防控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全额兑现,2014年区财政拨付60万元创建经费,2015年拨付35万元,此后,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

  (一)启动危险因素调查。先后于2013年和2017年开展慢性病社区诊断、慢性病社会危险因素调查工作,问卷调查合计3000份。2019年,启动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采用省级四阶段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具有代表性的375人进行随机调查和提供随机点尿样本,初步掌握全区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现状,为实施健康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善健康政策体系。组织多部门座谈三九健康39健康网,做好政策梳理。借助《蜀苑讲坛》平台,邀请省疾控健教专家进行健康政策解读。先后印发《蜀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关于印发蜀山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专项文件,加快全区各项健康行动进程。

  (三)建设健康支持环境。全区创建健康社区(村)、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共计109家,评选出健康家庭240户。在辖区各区直机关、部门工作场所实行全面禁烟,共创建无烟单位56家。完成林溪公园、四季花海B、C地块、怀仁游园建设,现有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步道超5千米。

  (四)做好干预监测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慢病及高危人群筛查登记,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在7个镇街14个社居委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指导和引导居民开展慢病危险因素自我检测工作。结合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别开展肺癌早期筛查和干预三九健康39健康网、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干预,完成危险因素问卷评估3万余份健康女性,高危人群临床筛查1万余人。建立慢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建立22家死因直报单位和22家恶性肿瘤报告单位健康女性。

  (一)将慢病防控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融合,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将辖区镇(街道、开发区)、村(居)计生人员共计188名成功转岗为健康教育指导员,开展健康促进“进机关单位三九健康39健康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四进”服务,举办教育培训及巡讲78场次,覆盖7000余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将医联体专家纳入家庭医生服务,打造“1+3+N”团队健康女性,共签约居民15.32万人,签约率18.72%。实施“靓美口腔健康家庭”工程,开展为期3年纵向随访调查研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建立档案280份三九健康39健康网。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把“四病”患者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对象,围绕“一老一小一孕”,定制“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包”。提供优质中医服务。广泛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国家健康网,通过“健康俱乐部”“慢病同伴支持小组”等进行中医行为干预,全区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够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将慢病防控与“双创”工作相融合。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供慢病免费发药服务。从2016年开始,从“健康蜀山、幸福居民”促进计划专项经费中每年预算200万元,建立健康档案,给实行健康管理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免费发放合适的药物,累计惠及慢病人群4万余人次。启动高血压防治综合管理项目。2019年,从世界银行医改促进高血压防治综合管理项目共134.05万元,通过开展辖区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三九健康39健康网,努力实现高血压“防、治、管健康女性、康”全程管理。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工作。成立区级督查组,从政策完善、环境支持、体系整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全程管理、监测评估和创新引领等七大部分,对项目单位进行现场验收。

  (三)将慢病防控与全民健身相融合,推进全民健身。建成1个市级全民健身广场、3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5个全民健身苑工程和19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全区对外开放学校增至45所。打造体育品牌。成功举办“行走蜀山”“领跑蜀山”“领航蜀山”“舞动蜀山”“登高蜀山”五大品牌赛事,2019年“领跑蜀山”蜀山区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升级为中国田协A类赛事,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开展“24节气跑”“健康365行动”“快乐周末”广场文艺巡演等200余场特色的群众文体艺术活动。举办“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共组织22家企事业单位、148人参加全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获全国健走激励奖和全国组织激励奖。

  (四)将慢病防控与医养结合相融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增设“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室”,为慢病老人提供定期随访、免费发药及医疗服务绿色通道,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在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打造“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在小庙镇中心卫生院、开发区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订诊疗合作协议;在三里庵龙河路社区成立全市首家医养结合服务站。

  (五)将慢病防控与智慧医疗相融合。依托国家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建设,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00多位慢病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三九健康39健康网,提供精准靶向健康服务。开启“智能+服务”,构建社区智慧医疗新模块。开发“家庭医生语音小助手”,为居民需求提供预约体检、慢性病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打造“大数据+平台”,开启社区卫生服务新“慧眼”健康女性。在全省率先成立社区妇幼保健医联体,借助单位大数据分析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原因、预防手段等,为慢病防治找准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健康中国杂志官网
  • 编辑:刘欣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