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四川连续三年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之一 原因何在?
石渠县德荣玛乡中心校,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做早操。 本报记者 郝飞 摄
9月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成都举行。 本报记者 郝飞 摄
主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人
降 初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
彭小菊 省以工代赈办主任
李志刚 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
樊 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卿足平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徐 旭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本报记者 侯冲
9月4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畅谈过去几十年四川扶贫工作。
在他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发起最强总攻,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具体表现在四个“最”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6年到2018年,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四川连续三年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之一。
1 减贫进度历史上最快
2014-2018年年均减贫110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减贫进度历史最快。快,体现在哪里?2013年底,全省有贫困县8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贫困村11501个,贫困发生率9.6%。2018年底,全省贫困县减少到38个,贫困村减少到178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71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年均减贫110万人以上。2001年至2010年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实施期间,年均脱贫人数70万,如今是当时的1.57倍。”降初说,这打破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格局。
我省打出“3+10+N”组合拳,层层组建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持续发力啃“硬骨头”。今年底,全省除凉山州外其余20个市(州)的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藏区所有贫困县也将全部摘帽。“再过一年时间,我省就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降初说,这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扶贫开发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2 脱贫成效历史上最好
303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业脱贫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道题,不仅要答得快,更要答得准。这个准,就体现在脱贫成效上,即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
“产业扶贫撑起了我省脱贫攻坚的‘半壁江山’。”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卿足平介绍,我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地区脱贫奔康、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之策,全省303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地务工脱贫,占脱贫总数的54.7%。
我省每年400余万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自掏腰包不超过10%,118万贫困老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穷窝、换穷业”,275万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量身定制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17条特殊政策。针对凉山州特殊贫困问题,专门制定34条特殊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全省藏区彝区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1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36.4万人,藏区贫困发生率从23.6%下降至8%。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2.3万公里,对7568个贫困村实施电网改造,11308个贫困村通光纤,有效解决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等问题,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开办农民夜校4.6万所,培训贫困群众1400多万人次。探索推广“村民积分制管理”“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等扶贫扶志模式,开展了“脱贫攻坚奖”“脱贫榜样”评树活动,引导带动贫困群众不仅从物质贫困中“走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起来”。
3 帮扶力量历史上最强
“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格局形成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四川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证。
高位谋划。我省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狠抓落实,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攻坚格局。
全员加入。各行业各部门分战线组织推动,人大、政协、纪委、军队、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积极参与。广东、浙江两省17个市61个县与我省68个贫困县建立结对关系,23个中央单位和370个省级单位开展定点扶贫;7.5万户民企和商协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结对帮扶数量全国第一。
末梢畅通。我省目前共有近6万名驻村帮扶干部常年扎根基层,为88个贫困县分别选派了1名挂职扶贫副书记。全省11501个贫困村每村实现“五个一”帮扶、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实现“三个一”帮扶全覆盖。
这样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前所未有。发布会上还透露,脱贫攻坚中探索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固定条例。
4 制度体系历史上最优
有力保证了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政策落实
我省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法治化、制度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识别对象。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监测、动态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建立了财政金融互动机制、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近年来,共投入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7亿元,若干扶贫专项共投入各类资金5000亿元。
严格退出程序。分县、村、户明确了脱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制。
逗硬监督考核。建立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制度、民主党派监督制度,制定了脱贫攻坚“1+3”考核办法,深入开展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这一整套系统、严密的制度体系,有力保证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政策落实,有效解决了贫困对象“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确保了扶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