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明星项目凤凰岛40亿折价转卖45%股权
曾经火热的海南楼市进入了平静期。
9月16日,海南凤凰岛项目以40.37亿元底价进行转让45%股权。这个被誉为“东方迪拜”、曾代表着海南楼市的明星项目,经历调控、环保风暴洗刷后,正逐渐失色。
房天下数据显示,9月,凤凰岛二手房均价为30969元/平方米。而在2010年大热时期,该楼盘价格甚至高达6万/平方米以上。
楼市明星项目的没落,体现了海南去泡沫、去房地产的坚定,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将支撑起海南的未来。
打折的凤凰岛项目
9月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三亚凤凰岛投资集团将以40.37亿元底价转让100%公司股权,其持有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公司45%股权,后者的核心资产为三亚凤凰岛项目。
此外,意向受让方须捆绑受让“三亚钰晟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为7.64亿,该公司持有三亚邮轮港10%股权。
相比2014年中交建收购邮轮港公司45%股权所花的49.62亿元,此次的转让底价已明显打折。
早在2010年1月份,国际旅游岛宣布建设时,投资客蜂拥而至,此后几年间,海南楼市一直处于较高热度。
2016年,海南楼市与全国城市同步进入调控时代。2018年,调控加码,海南推出全域限购,包括海口、三亚、琼海等热点城市都需五年社保,而海口更将房价限制在17300元/平,海南迎来最严调控。
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下半年以来,海南楼市开始降温。
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累计房屋销售面积为1432.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5%,跌幅比前11月扩大1.0个百分点;房屋销售额为2083.2908亿元,同比下降23.2%,跌幅比前11月回落2.0个百分点;折合房屋销售均价14546元/平方米。
2019年9月16日,海南省有关领导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8月份,海南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降低52%,房地产销售额降低50%,并再次强调,海南要避免再次出现房地产的大起大落。
易居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从海南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楼市已经降温,这对于海南市场来说在可忍受的范围内;从实际情况看,海南市场其实表现还是不错,去房地产金融泡沫进行有效,有利于后续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自由港的建设和发展。
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海南经济更有韧劲,即不会因为地产周期而出现宏观经济的波动,这其实是新常态经济下的一种体现。
他提醒,受后续季节因素影响,海南市场交易有可能反弹,要警惕房价重新反弹等风险。另外,也要防范借人才购房来钻漏洞等。
海南楼市回归理性
海南明星项目的没落,折射的是海南去房地产泡沫的坚定。
海南已连续几年对房地产进行严控:2015年,海南被确定为省域“多规合一”的改革试点,要求从规划源头上抓起。2016年,海南实行了“两个暂停”政策;2017年对海南中部12个市县取消了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中部像五指山这样的4个市县,商品房只供应本市县的人,不准向外销售。
2018年,海南实行全域限购的同时,也在推动对廉价房、人才房、改善性住房的建设,同时也还鼓励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的发展。
在一系列调控下,海南楼市和经济开始回归理性。在投资结构上,今年1-6月,海南省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03%,较去年同期提升5.35个百分点,较前五月份提升2.36个百分点。
分市县来看,全省有16个市县(开发区)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50%以上,其中,五个市县(开发区)占比超80%。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下滑的同时,海南旅游继续增长。据海南省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3856.98万人次,同比增长6.0%,其中过夜游客3126.54万人次,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490.62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19.3%,国际旅游收入增长27.6%。
海南的未来还寄望于自贸区的推进。2018年4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发布,海南被赋予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使命。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六批)集中开工和签约仪式9月18日在海口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项目110个,总投资612.4亿元;集中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213亿元。
在建设自贸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下,海南省政府还规划了未来的蓝图。
在产业规划方面,海南制定了“陆海空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打造总部经济、大型主题乐园等十二类重点产业园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做优做强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海洋等十二个重点产业,建设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城。
同时,环保依旧是海南贯彻始终的原则。“对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能带来再多GDP、再多税收也坚决不上。”海南有关领导表达了保护海南生态环境的决心。
海南省发改委9月16日印发《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落实“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及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上做加法,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简称“三高一低”)方面提出比国家更严格的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晓玲,林诗苑,陈小榕 编辑:包芳鸣)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