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期分娩  孕妇保健

走近四川五老志愿者:为了爱,他们选择“退而不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林树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编者按

  第七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结果于本月下旬揭晓。该评选活动由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五老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吸引更多老同志自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爱幼扶弱的传统美德;更好地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创新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包括这些老人在内,为了关爱青少年,全川上百万五老志愿者无怨无悔地选择了“退而不休”。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群爱心老人,为他们喝彩加油。

  周继成

  “不讲就难受”的老英雄

  “只要他往网吧门口一站,那些娃娃远远看到,转身就跑了,不敢进去。”

  9月27日,记者见到了当地群众口中站着就能吓跑“网瘾”少年、曾经与黄继光并肩战斗,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和一等功两次,受团、师、军奖励累计11次的老人周继成。作为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第一批五老志愿者,他在关爱下一代事业上已持续奋斗了27年。

  87岁的周继成是市中区苏稽镇关工委副主任。针对苏稽镇网吧数量多、未成年人爱上网、家长反映强烈的情况,在参与组建镇网吧监督小组的同时,他又担任了网吧义务监督员,把退休后的时间和精力大都花在了让学生们不进网吧、进学校上。一方面,他深入网吧明察暗访,对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经营业主进行批评、制止;另一方面,又对进入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进行苦口婆心的规劝,教育、帮助娃娃们远离黄毒信息,努力读书上进。

  怎么建立网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周继成探索创新网吧监督管理方式,在市中区各乡镇中率先对网吧实行目标管理,由网吧监督小组与网吧经营业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网吧义务监督员与网吧“一对一”管理,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周继成也被评为优秀网吧义务监督员。

  虽然有些网吧业主可能不待见老人,但在学生们心里,周继成却是极受敬重的英雄爷爷。孩子们最喜欢听周爷爷讲上甘岭的故事……

  眼看周继成年近九旬,关工委的工作人员有意减少了他的宣讲任务,有段时间他生了病就没有安排宣讲。他却主动找到领导:“安排一下,不讲难受!”

  自从2004年担任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宣讲团成员之后,周继成已先后到乐山的大中小学、单位部门作宣讲报告约250场。

  【感言】

  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我宣过誓,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周继成

  冯万治

  打通关爱“最后一公里”

  “关工一干整六年,奉献余热乐开颜;喜看满园春华秀,无怨无悔内心甜。”这是射洪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冯万治在《关工感恩》一诗中写下的句子。

  正如诗中提到的那样,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来,冯万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建立起“三居”+“三个平台”的关爱工作模式,推动射洪县关工委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一次基层调研中,冯万治发现,在城乡居民小组、居民花园、居民院落建立关工组织有助于老同志们参加关工小组活动,也更能点对点、面对面地关心下一代。按照这个思路,射洪县关工委先后创建了多个关工小组示范点,逐渐形成全县城乡普遍建立“三居”关工小组并提升工作质量的局面。截至目前,射洪县已建立完善“三居”关工小组5800余个,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等一大批老同志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打通了学校、家庭、社会关爱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了谁来做事的问题,冯万治又致力于搭建干事平台。

  他带领县关工委的同事们深入30多家企业,广结善缘,终于在2014年成立了遂宁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射洪县工作站。

  5年来,这个用爱心基金筑起的“贫困青少年帮扶平台”聚焦贫困家庭青少年,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实施救助重病儿童、六一留守儿童慰问等关爱项目,累计发放关爱资金340余万元,惠及贫困青少年4950余名。

  在冯万治等五老志愿者的呼吁下,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携手搭建起“重点青少年帮教平台”,对后进学生、问题孩子等进行挽救、矫正、重塑工作。近5年来,全县共结对帮教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643名。

  “射洪县十佳孝心少年”“书法、戏曲进校园”……每一年,射洪县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创新载体夯实主题教育活动平台”上,共有6万余名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感言】

  我的初心告诉我,生命犹存,关心下一代的使命还在。——冯万治

  何守鑫

  关爱路上不落下一个娃

  “看到这些娃娃们成长起来,县里发展得这么好,我就觉得巴适。”刚见到何守鑫,他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起蒲江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何守鑫是蒲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16年来,他精准扶智,帮贫助困,关心着蒲江县下一代的孩子们。

  何守鑫刚接手蒲江县关工委工作时,全年办公经费只有4000元。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通过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关工委工作,何守鑫终于将县关工委年办公经费争取到4万元。

  经费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何守鑫又多方动员,感染、激励一大批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为了更好整合县内五老志愿者力量,他提出并建立了县关工委、老年人协会、老年大学、老体协“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如今,蒲江县共有关工委组织200多个,近万名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了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在何守鑫的倡导下,蒲江县结合“两史三爱”教育和“十百千工程”,编纂了8辑极具地方特色的青少年乡土教材。他还成立关工委文艺队伍,覆盖蒲江的乡镇、村(社区),每逢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汇演活动。

  2012年,经蒲江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关工委办公经费提高到每年10万元。“有为才有位。我们把工作做好了,得到的支持自然也越来越多。”何守鑫说。

  “关爱路上不落下一个娃。”这些年来,何守鑫亲力亲为关心帮助的困境青少年达数十名。除了自身投入关爱之路,何守鑫还积极争取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支持,广泛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16年来,何守鑫对关工委工作始终充满激情和活力,乐为青少年鼓与呼。由他牵线搭桥建立的阳光奖学金,6年来共奖励14名高考文理科第一名的学生,累计金额达80多万元。

  【感言】

  我出生在贫苦农村家庭,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何守鑫

  陈述诗

  活跃在孩子们中的老新闻人

  9月26日上午,成都彭州市清平中学五老宣讲课堂现场,彭州市五老志愿者陈述诗讲述了周恩来、袁隆平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很喜欢听陈爷爷摆龙门阵。”学生们说。

  “在家会做饭的同学举手。”“有多少同学是自己洗衣服的?”……这一天的宣讲,陈述诗特意增加了一些互动环节。“举手的同学不少,这个学校的娃娃们自强自立做得不错。”陈述诗很欣慰。

  在彭州,提起已年满80岁的陈述诗,机关、学校、乡镇、企事业单位的不少人都知道他。这位曾经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如今在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发挥余热。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主动报名参加彭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并担任副团长。在他的带领下,报告团成员每人每年进入彭州市中小学校开展宣讲2次以上,实现了对当地中小学宣讲的“全覆盖”。

  在五老报告团里,陈述诗是年龄最大的宣讲员,但只要他一走上讲台,总会赢得听众的喝彩。他有什么“法宝”?

  “我喜欢从报纸新闻中去寻找案例作为宣讲素材。”陈述诗说,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备课本”,本子上有不少剪报,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的笔记。“以案说法,可以让我的演讲更生动且与时俱进,观点也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

  陈述诗经常会到学校去走一走,随时掌握孩子们思想和生活的最新动向。

  凭借新闻人的敏感,陈述诗特别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未成年犯。为此,他带动五老志愿者,与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签订了“一对一”帮教协议书。在他们的努力下,彭州市在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犯大幅减少。

  【感言】

  我的努力,图的是下一代健康成长,图的是民富国强后继有人。我要用有限的时光,写出动人的篇章。——陈述诗

  张昌海

  从1到331的突破

  “在这次德育课中,张爷爷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素质’,以及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通过近几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虽然要打工挣钱,但娃娃的教育也不能落下。”

  雅安市名山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张昌海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摞资料,都是学生、家长的心得体会。

  “看着这些体会,就感觉我们关工委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努力没有白费。”10月16日,张昌海对记者说。17年来,这位老人始终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前沿,用一颗赤诚之心滋润着孩子们。

  2002年,刚退休不久的张昌海接手了名山区关工委工作,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上。

  当时,名山区关工委组织只有区关工委1个机构,工作力量薄弱,张昌海就上门动员,让许多离退休老干部先后都参与到关工委工作中来。截至2016年底,全区组建区、乡、村、社四级联动机构,学校、机关、企业、政法各系统等建起331个关工委组织、1264个关工小组,集聚了21867名五老参加关工委工作,实现了关工委组织从1到331的突破。

  组织机构健全后,张昌海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开展暑期青少年主题教育上,致力于探索一条关工委工作的新途径——校外辅导课。

  由于校外辅导效果好,一传十,十传百,几次课程下来后,不仅吸引了孩子们,许多村民也不请自来,教室里时常被挤得满满当当。

  近两年,张昌海带领关工委成员开展青少年暑期德育教育320余场次,开展法制教育110余场次,受益学生达3.5万余人次,受益家长达1.1万余人次;牵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17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连续4年实现暑期教育到村100%,把名山区的青少年暑期校外辅导打造成一张名片。

  【感言】

  夕阳要红,就要红到底。要干,就要干个样。——张昌海

  林树清

  修桥又修路村里娃上学更方便

  “您争取来的资金,我们都置办成办公桌、课桌、体育器材了。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娃娃教好!”9月28日,站在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共华小学教学楼前,共华小学校长官玉平向面前的老者保证。

  老者名叫林树清,今年82岁,向义镇五老志愿者。林树清是农业专家,在城里有房子,却偏偏在退休后回到向义镇大冲村的祖屋居住。

  大冲村有什么吸引林树清的呢?一个字:穷。

  那时的大冲村,三面环水,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娃娃上学,天不亮就要出发,遇到雨天,走在村口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桥上都提心吊胆。

  看着每天上学、放学的娃娃,林树清很心疼。他下定决心:“我要修路!”

  林树清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全村14个组的动员会、上千人的村民大会,他逢会必到,逢会必讲:“苦干才能致富,修路才有出路。”他的幺弟是村支书,他就先动员幺弟带头筹钱,还动员幺弟把自己的6分好地换给被占了地的村民。林树清说:“兄弟的事小,修路的事大。”终于,林树清带领大家建成水泥路78条,全长约25公里;为大冲村及邻近5个村新修桥3座、整修桥2座。

  他发挥农业专家的特长,把自己培育的优选品种大头菜分享给乡亲们,大冲村大头菜种植面积扩展到2550余亩;他协助村干部自建加工厂,加工后的大头菜成了畅销货;他还引来外地老板长年驻村办厂,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收……“现在我们只在农闲的时候才出去打点短工,大多数时候都在家,一样能挣钱。”村民黄信春说。村里的娃娃们也十分高兴,可以跟爸爸妈妈团圆了。此外,他还跑去联系公交公司,引公交客车进村。现在,学生上学放学都有客车接送,并且每月减免车费20元。官玉平告诉记者,学校现有学生400余人,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感言】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林树清

  本版撰文范芮菱本报记者陈婷本版摄影除署名外均为范芮菱本报记者陈婷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