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中医,往日荣光如何重来?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才能爱上中医
10月21日,第6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开幕。大会嘉宾参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二十周年成就展。本报记者 杨树 摄
1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四川中医药条例(修订)》(下称《条例》),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钦安卢氏医学扶阳学派传承人卢玮很开心,“这说明我们川派中医越来越受重视。”卢玮说。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称谓,自汉代涪翁开始,历朝历代名家辈出,对中医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但作为一个已传承了五代的中医流派最年轻的传承人,卢玮明显感觉到,现在的群众对中医文化的知晓率、认知度不足,川派中医的影响力也在下降。
曾经辉煌的川派中医如何恢复往日荣光?中医之乡如何成为中医之“香”?
本报记者 黄大海
现状
年轻人对中医越来越不感兴趣,一些中医流派也在不断消亡
今年26岁的卢玮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专业是中西医结合。“受家庭影响,上中学时就对中医很感兴趣。”卢玮说,“但身边相信中医的青年朋友比较少,对中医历史、文化了解得更少,一旦生了病,大家会首选西医。”
年轻人选择中医的比例低,这并不是卢玮一个人的感受。“相较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和小朋友选择中医的比例要高一些,这是我们在行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副院长索颖说。
从外在角度看,相信中医的人少了,而从内在角度看,一些中医流派的消失,也是川派中医影响力下降的重要表现。
最近两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殿兴一直在做一件事——主持出版川派中医名家系列丛书。“再不搜集整理可能会有更多文献流失。”杨殿兴告诉记者。搜集整理相关材料的过程中,杨殿兴发现,很多流派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因种种原因,资料和学术观点如今都难以找到。“时代久远些的如汉代涪翁,相关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近现代的一些中医医学流派,也有因传承人去世早等因素导致学派消失的现象。”
阆中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程萧寒认为,中央和省上对中医药发展传承在政策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中医药的规划上都制定了指导性意见或强制性规定,资金和项目建设上也有了一定的扶持,但这些利好或扶持,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级,效果却大打折扣,这里面有政策、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因素。
原因
忽视经典与实践,现代中医教育与实际有脱节
总结川派中医影响力下降的原因,受访者主要提到了三方面的原因:宣传的缺失导致公众对中医的误解、教育与实际的脱节、中医理论知识的传承方式导致一些学派难以传承。
“社会上对中医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医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医药,很多质疑的焦点在于理论不成体系且不能被重复验证。杨殿兴认为,这都是误解,“中医经过上千年发展,已经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更多是‘治未病’,且更多是从整体入手,见效不如西医快,加之西医的理念与现代人更接近,因此年轻人生了病更愿意看西医。”
而从教育角度看,杨殿兴认为,中医药学的精华在于相关经典著作中,古人学习中医,往往是从熟读中医药的经典著作开始,再加上个人领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内容多、任务重,往往抽不出时间来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而一些中医流派的消亡,则与中医的传承方式有关。卢玮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钦安卢氏医学扶阳学派是在家族内部传承,目前家里学习中医的人很多,每一代仅指定一名传承人。“我父亲学西医,我学中西医结合,如果不是对祖传的理论知识有兴趣,恐怕我们的学派也难以传承。”
建议
中医学者应走进大众,中医经典应走进课堂
叫响川派中医,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公众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度,几位受访者其实都提到了加强对中医知识的宣传。
索颖认为,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最好的着手点,是从学生入手。“通过中医药知识进校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还能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成年人了解中医药知识。”索颖说,“以我个人参加各类讲座的经验看,公众对于认识了解中医药知识有很高的热情,如一些中医药专家学者能够适当进行科普,效果会很好,”杨殿兴说。
而对于一些中医学派流失的问题,杨殿兴认为,通过官方手段加强对相关流派的学术观点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形成文本,即使这一流派暂时消亡,也能确保其观点留存下来,对后续研究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对于经典传承,卢玮认为,进校园进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在医科院校中,现在的中医经典散落在各个学科中,即使有完整的课程,往往也只是讲授其中一小部分,而更多时候,中医经典往往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单纯节选学习其中部分内容,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从创新角度讲,中医药学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中医药理论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吸收先进科技知识、进一步科学化,要继续在理论上有所扬弃。”程萧寒说,“中药及方剂的临床应用,需要在科研上进一步加强,在配方及剂量的探索上需要尽可能地精细化、精确化,更好地指导服务于临床。”
【对话】
培养科普人才是当务之急
嘉宾 马烈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记者:怎样宣传和推广中医文化?马烈光:川派中医有趣味性特色文化,这种文化不一定局限于中医界,针对公众宣传的文化内容,可以较专业更宽泛一些,例如川派养生中之彭祖和苏东坡,前者介于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中医专业内部研究必须保存争议、慎重对待,但对于面向大众的宣传,彭祖恰恰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播内容,其中有相当多的趣味性故事可以提炼、总结和丰富扩充。又如苏东坡,古人医文相通,苏东坡在养生方面颇有心得和经验,在中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总结、宣传苏东坡的养生经验,完全可以唤起大众对川派中医的广泛兴趣。
记者:严肃的中医知识又该如何普及呢?
马烈光:科普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网上可见的中医爱好者的自发宣传,有一些内容着实偏离了中医诊治原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科普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科普退位则必然会有民间科普补位,缺乏专业深度的民间科普,乱象难免。所以要依托四川省内各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科普专业,培养中医学与科普学的交叉学科人才,并给予专业认可和职业出路,在大众和川派中医专业性之间搭建认知桥梁。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