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咬指甲拔头发? 孩子可能有心理发育障碍
新华网重庆频道8月21日电(李珊珊)近日,重庆一位10岁小女孩因家长不准涂指甲油,就模仿电视打电话报警称“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一些任性行为而感到无奈,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事实上,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孩子有咬指甲、拔毛发、异食癖等不良行为时,家长需孩子的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言语障碍等问题。
今(21)日,卫生中心副主任罗捷做客新华网重庆频道《新华名医谈》栏目,向网友解读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是新华网重庆频道近期推出的关爱孩子从“心”开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的第一期。
罗捷介绍,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就有心理活动,遇到问题也会有情绪,比如父母不在身边,他就感觉到分离的焦虑,会紧张不安。“孩子的婴儿期主要指0-3岁,幼儿期为3-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危机主要是安全问题或营养不足等问题。罗捷举例说,常见的因营养不足引起心理问题的便有异食癖,即吃一些正不吃的东西,“这其实是心理问题,在婴幼儿时期特别多见”。
同时,孩子还可能出现拔毛发等不良行为,这与父母亲的分离,或者感情被等有关,“一个家庭父母闹矛盾,闹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感问题”。
近期,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引发网友对孩子教育的思考。罗捷分析说,虎妈太强势,要求小孩绝对服从,常常不尊重小孩,对小孩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猫爸给了孩子一定的的空间和尊重,这种教育的方式要好很多。但是,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说,父母教育孩子的不一致,会影响家庭的失和,同时还容易使小孩出现不安全感,还可能是他跟人接触时胆小,做事不确定,优柔寡断等现象。
罗捷强调,除了夫妻间的和谐问题以外,家长对教育的学习也很重要,家庭是小孩心理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小孩的心理成长。
对于网上热传的“妈妈带”孩子与“奶奶带”孩子之间的区别,罗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相对于青年人来说,老人有经验、有时间、有阅历,在带孩子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老人年带孩子太久,使得父母父母跟孩子接触较少,因为与父母分离,就会使小孩出现分离现象,产生分离性焦虑,对小孩性格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他不安全感很强烈。同时,他还提到老人容易对孩子过分,对孩子溺爱,这也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 罗捷认为传统观念中的“男生要穷养”、“女生要富养”是不对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懂规矩,有教养。”
作为家长来讲会展现一些情感的智慧来教育自己小孩,有很多手段可以教育,比如表扬,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所以表扬和鼓励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对小孩无理的要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理睬他,多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的。置之不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不打不骂,但是不理你。
励小孩可以使一些好的行为得到,得到继续。励的手段有这样几点,比如物质励,,或者玩具给他一个励。还有一个社会励,比如拥抱一下孩子,语言赞美一下。还有一个活动性励,比如出去玩,他想看电视,可以表现好了,就励一下。
适度的惩罚,不宜太重,比如他的某一样东西,或者得到的又要回来,这也是一种惩罚,比如适当的隔离,或者罚站,这都是一种惩罚。
希望家长能够学会说话的顺序,尤其对小孩一定要懂得说话的顺序,要先肯定,后否定,先表扬后。小孩也是人,家长老是他,他就生气,他生气的时候就一切,否定一切,所以要给孩子开心,逗乐,一般开心他就不说打人的线、教小孩放松
对于小孩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可以让他一直重复做,做到不想做了,就可以纠正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