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4周早产儿生命接力 宝宝浑身近透明仅仅720g
(记者 通讯员 马瑾) 眼睛紧闭,出生时仅有一枝签字笔长度,紧握的拳头刚好有的手指头粗,红彤彤的,皮肤像胶冻一样薄而脆弱……昨天,记者来到了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新生儿病区监护室内,看到了数名出生不久、还在保温箱内接受悉心照料的早产儿。这样的早产儿一般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度过生命中最初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脱离。据医生介绍,如今早产儿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新生儿病区中,早产儿约占1/3,今年一年毓璜顶医院新生儿病区接诊的2000名宝宝里,就有600-700名这样的早产儿。
720g 89天出院为烟威第一例据儿科副主任丁艳洁介绍,今年毓璜顶医院成功救治的最小的极早早产儿,仅24周+2天,刚出生时,体重仅有720克,的一只手掌,几乎就能盖住宝宝的躯干。宝宝浑身近似透明。“正常的孕周为40周,满37周才算足月,一般早产儿都是34-35周出生,低于28周出生的宝宝由于成活率比较低,在3年前都只能叫做流产儿,而她实在太小了,才24个周,都不能叫做早产儿,只能算是‘极早早产儿’。”丁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范围内,24-25周孕龄的宝宝成活率为5.3%,现在这名宝宝“年龄”24周,应该算得上是胶东地区近年来最小的早产儿了。采访中医生告诉记者,这位极早早产儿名字叫做梁嘉怡,嘉怡的妈妈39岁,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高龄产妇,嘉怡是第二胎,嘉怡妈妈怀孕时有流产先兆,在毓璜顶医院的产科保胎了几天,宫缩没有住,胎儿早产。
在生产的过程中,丁主任的团队就已经随时待命,这样的高危宝宝,需要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共同配合。“宝宝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窘迫、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顺产后立刻上了无创呼吸机,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丁主任介绍,后来经过89天的监护治疗,宝宝健康出院。
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运用,使过去为力的早产儿得到了救治。由于出生时仅有720g,的血管像发丝般纤细。皮肤脆弱到最细小的针都能扎出伤口,外周静脉穿刺基本无法实现。出生的前两个星期,医生们通过新生儿脐带的脐动脉和脐静脉来实现输液、采血和血压检测。两周过后,嘉怡的脐带出现生的愈合,医生又通过picc技术,将导管输入到嘉怡的上腔静脉,随后通过像静脉直接输入各种营养物质,极大的减轻了宝宝的痛苦,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从有创辅助通气到无创辅助通气,再到吸氧,再到无需输氧。从出生第二日的0.5ml喂奶量到目前的全胃肠道喂养。从720g到2.38kg。89个日日夜夜的时时监护,37页的病程记录,80多页的护理记录,不光留下来嘉怡奇迹一般的成长时刻,也记录下了毓璜顶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兢兢业业和辛勤汗水。“孩子能顺利存活与家长的分不开。”毓璜顶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艳洁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辅助科室的全力配合和轻柔呼吸、营养支持方面的能力提升,为早产儿存活率的提升的提供了重要保障。32周以下的早产儿符合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指标,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其中28周到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0%左右,27-28周早产儿存活率则达80%。“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前放弃的早产儿现在都有可能救活,不要轻言放弃。”丁艳洁说。
谈起早产儿的增多,丁艳洁解释,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高龄产妇的增加、试管婴儿的增多、污染的加重等。”另外不少孕妇在孕期工作压力大、紧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她提醒准妈妈在孕期应注意合理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还要定期产检,随时关注胎儿情况。
“中国·活力山东”2018百名中国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体验活动落幕
山东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首届全国工商联高端峰会开幕式嘉宾发言集萃
评论员:让中国经济的大海更加壮阔——论习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
习致信祝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强调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为世界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