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年度进展这篇文章说全了!
流行病调查发现,大洋洲痛风发病率最高,每月的发病率约为6%~8%,欧洲紧随其后。然而,当前的痛风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尚缺乏规范的诊疗体系、科学有效的患者管理措施以及规范的科研合作、数据共享体系。
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CSE)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李长贵教授做了题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年度进展“的报告,笔者对其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读者~
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纳入了9653名男性痛风患者和38218名无痛风者。结果显示,患有痛风的男性ED绝对发生率为193/万人年,发病率较非痛风人群增加31%。
美国哈佛大学做的一项研究也,痛风患者ED累积发生率要高于非痛风人群。
中国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痛风患者ED的发生风险较无痛风者增加1.21倍;若痛风伴有并发症,ED发生风险会增高2.04倍。
Int J Endocrinol和Bull Exp Biol Med上发表两篇文章,提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的因素;慢性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血清中睾酮、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
高尿酸血症/痛风会影响妊娠女性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血管内溶血发生率增加等危害。
密歇根州立大学发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胎盘炎症、胎盘层细胞的合胞化来引起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Am J Obstet Gynecol发表一项研究也表示,妊娠中晚期合并高尿酸血症将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此外,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Investigation和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妊娠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血管内溶血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且妊娠晚期高尿酸血症是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因素。
高尿酸血症/痛风可造成关节畸形、骨折、心血管病、眼病、肾脏损害等,其中由痛风性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是痛风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发表一项研究显示,痛风初次就诊的患者中约37%出现了肾功能降低;在初次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患者中,近50%存在肾功能下降。
J Rheumatol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降尿酸药物缓慢加量治疗可减少痛风急性发作,小剂量秋水仙碱能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和疼痛严重程度,患者耐受性好,使用6个月。
另外,在预防痛风发作这一方面,Amm Rheum Di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降尿酸药物缓慢加量治疗效果等效于起始降尿酸治疗时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则药物安全警戒信息,提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可能会增加心脏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
此外,2018年发表在NEMJ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平均治疗32个月后,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组的痛风患者不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似,但是,相比于别嘌醇治疗组,布司他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4%,全因死亡率增加22%。
JAMA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已确诊5年的英国痛风患者中,约87%需要长期降尿酸治疗,然而,结果显示只有57%患者接受过降尿酸治疗,其中长期治疗者仅占30%。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痛风确诊后1月内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患者约占19%,1年内接受降尿酸治疗的约为32%。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这“四高”中,用药依从性分别为72.3%、65.4%、54.6%、39.8%,其中高尿酸血症的用药依从性最低!
有对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治疗时间越长、痛风发作越频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差。其中,降尿酸过程中痛风反复发作是患者放弃治疗的关键因素。
对此,为了推动国际间广泛交流与合作,提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疗水平,2017年成立了亚太痛风联盟,今年11月份可能将会发布高尿酸血症/痛风新指南。
高尿酸血症/痛风目前尚缺乏规范管理,表现为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达标率低,并发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