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五星级”阵容再现《窝头会馆》
本报记者 关一文
9月28日,北京人艺原创经典话剧《窝头会馆》在首都剧场进行首演之前的最后一次彩排,舞台上北京胡同的小四合院已经搭好,演员们带妆上阵,让大家提前看到了一场“正式演出”。下午三点左右,大幕开启,宋丹丹和徐帆扯着嗓子开启“日常掐架”模式,熟悉这部戏的观众便知道,好戏开始了。
《窝头会馆》是由刘恒编剧、林兆华导演的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话剧,主演有何冰、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徐帆等。这部剧自2009年首演以来几乎每场开票即售罄,曾有观众19个小时排队购票,让其成为北京人艺“现象级”话剧。除了集中了人艺“五星级”阵容,刘恒创作的精彩剧本一直被认为是这部戏如此火爆的关键。
今年是《窝头会馆》上演的第十年,十年来这部戏几乎保持了原貌。在杨立新看来,这部戏的剧本语言好、人物好、故事好,首演版就非常经典,因此无需改变什么。“这部戏写得很实在,是一个时代要灭亡,呼唤新时代的故事。整部戏贴近生活、感情细致,尤其是语言特别精彩。”
“幺蛾子”“麻利儿的”……京味儿十足的语言一直是话剧《窝头会馆》的一大看点。濮存昕介绍,编剧刘恒用的都是长句型,这是北京人说话的特点,话佐料儿特别多,一句话能说出三个意思来。而如何说清楚,把每一层意思都传达到,让即使是外地观众也能听明白,对演员提出了要求。为了原汁原味展现该剧的语言艺术,演员们锱铢必较。“我们仔细琢磨每一句话,甚至一个逻辑的重音都不敢说错,好剧本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宋丹丹说。
演出过上百场的演员们对《窝头会馆》的台词谙熟于心,多年的舞台经验和密切无间的合作,让几位主演培养了深厚的默契,塑造人物时显得游刃有余。“我以前排练还需要记词且总是紧张,可是演到了一百场的那一天,我突然觉得台词自然从嘴里溜出来,对人物的感觉特别清楚。这是靠时间一点一点积累的。”徐帆称这次彩排非常顺畅,“我演着演着就好像自己真的生活在小院里,和大家一块过生活。”
“《窝头会馆》是人艺这些年来非常有质量的一部原创剧目,最关键的就是刘恒老师精彩的剧本。他在写这个故事之前,先写了20万字的人物小传,因此每一个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这样有操守的剧作家很难遇见。我非常有幸能在退休前与这么多优秀的演员一起出演这部戏。”宋丹丹说。
- 标签: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